“一站式”学生社区安全“救”在身边
一、项目背景与目标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大背景下,为提升学生的应急救护能力,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我校积极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本项目旨在通过常态化培训与特色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实用的急救技能,更将其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命健康教育、劳动教育深度融合,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关爱生命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高职学生。
二、项目开展情况
(一)常态化应急救护培训
1.培训体系搭建:构建了一套完善的应急救护培训体系,从基础急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到进阶的创伤处理、常见急症应对等,都进行了系统编排。培训师资由专业医护人员与经过严格培训的校内教师组成,确保教学质量。
2.培训实施:利用课余时间,在学生社区定期开展培训课程,采用理论讲解、现场演示、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培训1230场次,覆盖学生人数达20000人,参与培训的学生对急救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
(二)“奔跑吧急救侠“学生社区活动
每年上半年五月份的“奔跑吧急救侠”活动,以趣味性竞赛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活动设置了多个关卡,如急救知识问答、模拟急救场景实操比拼等。在活动中,学生们组成团队,相互协作,在竞技中巩固急救知识,提升应急反应能力。该活动已成为学生社区的品牌活动之一,参与人数逐年递增,从最初的分院增长至现在的全校。
(三)应急救护技能大赛
为更好检验学生社区应急救护培训效果,每年年底举办的应急救护技能大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急救技能的专业平台。大赛邀请校内外专家担任评委,设置了个人赛与团体赛。比赛内容涵盖急救操作规范、逃生绳结、止血包扎等,对学生的急救技能与综合素养进行全面考核。通过大赛,选拔出了一批急救技能突出的学生,他们成为了校园急救知识传播的主力军。
三、多措并举的融合成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1.责任意识培养:在培训与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到掌握急救技能是对他人生命负责的体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当学生成功救助模拟伤员时,他们深刻体会到自身行为的价值,增强了为社会服务的意识。
2.团队协作精神塑造:无论是“奔跑吧急救侠”活动的团队竞赛,还是应急救护技能大赛的团体赛,都要求学生密切配合。在合作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沟通、协调,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
(二)生命健康教育融合
1.生命敬畏感提升:通过应急救护培训,学生深入了解人体生理结构和生命脆弱性,对生命产生了更深的敬畏之心。他们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加注重安全。
2.健康生活方式倡导:培训中穿插了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如急救与日常保健的联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三)劳动教育融合
1.实践操作锻炼:应急救护技能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实践劳动,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心肺复苏、包扎等操作,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服务社会意识增强:鼓励学生在社区、校园等场所参与急救志愿服务,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劳动中,为他人提供帮助,增强了服务社会的意识。
四、项目成效与影响
(一)学生能力提升
学生在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方面有了显著提升,部分学生在遇到校园突发伤病情况时,能够冷静、正确地进行初步处理。同时,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方面表现更加出色。
(二)校园氛围营造
项目的开展营造了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急救知识在校园内广泛传播,形成了人人学急救、人人会急救的良好风气。学生之间的互助意识增强,校园更加和谐。
(三)社会影响力扩大
学校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吸引了其他院校前来交流学习。学生参与校外急救志愿服务,也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形象,为社会应急救护事业做出了贡献。
五、项目反思与展望
(一)项目反思
1.培训深度与广度需拓展:部分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还停留在表面,需要进一步加深培训深度,拓展培训内容,如增加灾难救援等方面的知识。
2.活动形式创新不足:“奔跑吧急救侠” 活动和应急救护技能大赛的形式有待进一步创新,以持续吸引学生的参与热情。
(二)未来展望
1.深化教育融合:继续探索应急救护培训与其他教育领域的融合点,如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提升学生应对紧急心理状况的能力。
2.拓展培训资源:引入更多先进的培训设备和线上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
3.扩大社会服务: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社会应急救护服务,将校园培训成果辐射到社会,为构建全民急救体系贡献力量。
通过对本项目的总结与反思,我们将不断优化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使其真正成为学生社区的重点品牌项目,为学生成长和社会发展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