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赋能,一站式学生社区流动思政课堂活动案例
一、项目背景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征程凝聚而成的精神瑰宝,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璀璨明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在新时代,红色精神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素材,更是筑牢青年理想信念、凝聚社会共识、弘扬社会正能量的重要精神力量。
图片1.png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需求,以“一站式”学生社区为阵地,积极探索“艺术赋能,一站式学生社区流动思政课堂”新模式,将艺术元素深度融入社区红色文化宣讲,创新打造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式的红色文化传播平台,让思政教育在社区流动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主要做法
形式多样化,“单声道”变“多声道”。将多种艺术元素融入流动思政课堂中,将历史精神、历史故事转化为演唱、朗诵、舞蹈、情境演绎等多种艺术形式,让艺术与思想碰撞,充分调动观众的视听感官,让宣讲从“单线传播”变成“互动体验”,走“新”更走“心”。
图片2.png
内容艺术化,“舞台”变“讲台”。流动思政课堂通过对历史的梳理和研读,选取了适合的艺术表达形式和作品,依次通过“讲”“歌”“演”“舞”“诵”等形式进行串联,展示历史中蕴含的红色精神,由浅入深地将红色精神文化力量传递给观众。
形象立体化,“朦胧”变“鲜明”。在内容融入艺术元素的同时,更注重艺术形象的打造,演唱者装扮成“红军”,舞蹈者穿上老百姓衣服并手持“映山红”,宣讲队员从妆发、服装、道具等极大地丰富了人物形象,让艺术处理更为“细节化”,艺术形象更为“立体化”。
图片3.png
图片4.png
为了进一步提升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项目团队更是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线上线下融合的游戏环节与文创纪念品,增强学生的互动体验与知识吸收。一是打造“‘青’火燎原知识大比拼”在线竞赛平台,不仅考验了同学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更以趣味性的方式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二是设计了“‘挑粮小道’挑战赛”模拟体验,通过这一互动游戏,让同学们能亲身体验红军战士挑粮上山的艰辛历程。三是设置了“‘识草药——救伤员’体验活动”,模拟红军急行军中的医疗救护场景。四是推出了“‘寻找清远红色印记’红色打卡明信片”。该明信片左侧以镂空工艺呈现“薪火相传”的火炬图案,右侧则印有清远地区丰富的红色地标地图。此明信片也将作为本次宣讲的特色纪念品,赠予每一位参与者,鼓励学生手持此明信片,实地探访清远的红色文化遗址,通过打卡留念的方式,将课堂中的红色精神与本土红色文化深度融合,共同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
三、项目成效
项目团队深耕校园社区思想教育阵地,创新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流动思政课堂”常态化工作机制,通过每月定期开展主题活动,为青年学子搭建起沉浸式学习平台。参与学生社区公益服务市集,创新设置“红色文化体验”特色展位,将思政教育融入趣味互动场景。还针对青马工程学员、大学生骨干开展思想教育宣讲,累计服务在校青年超2000人次。问卷回访显示,受访者对流动思政课堂的满意度达100%;85%以上受访者在人生理想、知识学习等方面有收获、思想得成长;受访者认为内容丰富、精彩生动,均表示希望继续参与。
图片5.png
基于校园实践的成效,项目团队获聘为清远市"理进万家 声动清城"志愿宣讲队,走进了清远市60多个社区和中小学,累计服务超6000人次,将艺术赋能的流动思政课堂实现规模化推广,同步参与清新区基础教育帮扶工作。团队项目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获南方+、清远日报、清远广播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为新时代青年思想引领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