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化”并举 办学特色与优质品牌并进
近年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坚持教育国际化发展道路,民族化办学特色,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握机遇、改革创新,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让这所拥有80余年办学积淀的学校“国际化”“民族化”特色名片更加闪亮。
携手共享发展机遇 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创新实施“职业教育伴随企业走出去”。学校切实履行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职能,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国际化职业教育改革,借助“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建“中印尼上汽通用五菱汽车教育培训基地”“东风柳汽全球服务中心”,为企业海内外基地、售后服务网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助力柳州职教走向海外,形成以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三国为主,辐射东南亚、中亚以及意大利、匈牙利、德国等30多个国家的国际教育格局。留学生数量长期位居广西高职院校前列,累计实现非全日制国(境)外人员培训量184520人日,面向东盟11个国家建立专业教学标准16个。2017、2018年,学校连续两年荣登“全国高职高专国际影响力50强”榜单。2017年,学校《面向东盟,民族地区高职院校伴随企业“走出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0年,学校《新时代高职院校“政校企跨境协作,产学研多维驱动”国际化办学研究与实践》项目获柳州市教学成果特等奖;2021年,学校《高职院校助力跨国企业国际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育训一体化”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2023年有15项教学资源获得广西教育厅面向东盟国际化职业教育资源认定。
我校印尼籍毕业生在上汽通用五菱印尼工厂工作
我校学子助力Air EV亮相G20峰会
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一带一路”。学校以党员带头先行的方式,建设了一支有责任担当、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合作能力的“语言+职业技能”团队,培育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项目,学校国际教育学院、外事办(港澳台办)党支部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和“首批新时代广西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深化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海外“朋友圈”。学校坚持以顶层设计为引领,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核心,持续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对外合作交流不断取得新突破。2017年我校获得国家汉办批准的汉语水平考试(HSK)考点,也是全区高职院校唯一的考点,服务柳州外国人汉语教学与HSK考试500多人。同年,我校在印尼设立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印尼必利达分院,是广西首个在海外设立分校的高职院校。2018年,学校与老挝教育与体育部签订合作协议,至今累计培养老挝留学生151 名,成为广西大中专院校中拥有老挝学生最多的院校;2019年,学校与菲律宾穆汀鲁帕城市大学成功开展了两校学生间的双向互换交流活动;2020年11月,学校入选“鲁班工坊建设联盟单位”,是广西入选的2所高职院校之一;2021年,学校《中印尼汽车产业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入选教育部、外交部亚洲区域合作专项的“中国-东盟高职院校特色合作项目”;2022年7月,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广西)—东南亚国际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发起成立中国-东盟新能源汽车产教联盟;2022年8月,“中国-老挝境外办学项目”成功入选全国“鲁班工坊”有条件运营项目;2023年,学校成功入选为 “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试验区来桂留学基地培育学校”,是全区10所中国—东盟教育开放合作试验区来桂留学基地培育学校之一;同年,我校入围首批“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卓越合作伙伴”名单。
学校立足办学特色和地方优势资源,通过校内课堂和实践课堂结合,积极搭建多元文化交流平台,持续提升国际学生培养质量。国际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斩获国家级奖项6个,区级奖项18个,市级奖项18个。2019- 2022年连续四年获评为“广西高校来华留学教育优秀单位”。
我校与老挝教育与体育部签订深化合作协议
★
民族化办学特色持续彰显 用民族文化之光照亮铸魂育人之路
学校立足柳州地方民族文化,以非遗研究、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体育为重点,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认真做好职业教育工作。学校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使全校各族师生增强“五个认同”,努力打造“我是文化传承人”党建品牌,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为核心,构架了民族文化传承课程体系,多举措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民族文化育人成效显著。2017年入选广西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建设单位、2018年入选柳州市社科联少数民族传统技艺科普基地、2019年承办柳州市第四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获得“柳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称号,并成为柳州市首批中小学研学基地(桂北民族文化研学基地),2020年学校传统村落保护与研究团队入选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020年学校获命名为柳州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学校。2021年获评柳州市桂北民族文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全国职业院校非遗教育示范基地、自治区级桂北民族文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广西传统工艺工作站、广西民族技艺传承与创新科普基地、自治区首批示范性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职业教育基地、自治区民族文化研学基地。
传统村落保护团队老师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古建筑扫描
创新打造“1+2+N”民族文化育人模式。学校坚持民族化特色办学这1条主线,以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和建筑工程与艺术设计学院设计类专业为2个试点,依托学生文体活动、课堂教学、第二课堂、课题研究、专业建设、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多种方式和途径,持续探索高职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通过文化育人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民族化”教学研究不断深入,2017年《基于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的工匠型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项目获得柳州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19年《基于民族文化传承基地的高职院校“四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2021年学校《校村共建:助力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高职专业特色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均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形成“校村融通、文化传承、项目驱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高职建筑类专业服务传统村落活化理念、路径和产教融合模式,高质量助力乡村振兴。校内还建成示范性传统工艺传承基地、建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似玉大师工作室,建成教学、科研、双创、技艺传承、非遗推广立体化自治区级育人平台12个。
民族文化传承基地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
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学校在桂中北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保护上走在广西高职院校的前列。2019年以来,学校积极探索政、校、企、村多方协同模式,承担侗族村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柳州市非遗数据平台、三江程阳八寨景区5A创建等多个文旅项目;帮助柳城县成功申报中国传统村落2项;帮助三江、柳城县成功申报市级、自治区级非遗项目24项;牵头编制《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技术规程》,引领侗族木构建筑行业发展。同时,学校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理念,开发了一批民族文化特色课程、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和课程,并将民族文化融入创新创业项目开发。教学团队以本地民族文化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实践,荣获第六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选拔赛1银3铜、2019“中国梦+青年力量”广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创新奖”“文化精品奖”等。2021年《数侗文化—国内首家侗族文遗大数据内容服务提供商》项目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职教赛道金奖。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