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凯歌:新时代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探究

来源:山西市场导报 发布时间:2025-03-03 11:13:40 凯歌

摘要: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成为高校党建工作和“三全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分析“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价值内涵与现实制约并提出适当建议,推动高校党建与育人工作深度融合,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关键词:“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三全育人”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方案与实现目标。2021年教育部思政司发布《关于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一站式”学生社区要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一、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价值内涵

(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高校不断完善“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党建理论与实践,组织开展民主管理和监督等工作,促进学生自治和社区建设,对社区空间进行创新改造,将学习、生活、心理、娱乐等功能形成有机共同体,继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提升了党建工作的内涵。

(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将党建工作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整合教育资源,形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机制,打造全员育人格局。社区根据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打造全过程育人格局。学生在“一站式”社区分年级、分层次开展入党启蒙、学习共享、健身娱乐、生活服务、劳动实践、就业创业、心理咨询等综合性教育,打造全方位育人格局。

(三)通过在“一站式”学生社区设立党委、党支部,有效实现党组织对学生党员的监督。社区采取开放的方式进行交流,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阐释,构建以党建为引领的学校治理新格局,提高学生的党性修养、政治判断力与组织能力,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规范化。

二、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现实制约

(一)“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仍不成熟。国家层面、省级行政单位出台的文件包括建设目标、工作任务、工作原则等宏观指导性内容,原则性较强,实践起来不够明确具体。

(二)新时代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不仅需要校党委的整体规划,还需将学校、二级学院、各职能部门、社会资源整合到社区的教育、服务与管理工作中。但就调研情况来看,社区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多由辅导员一人承办,育人力量较单一。“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主要包括“社区党工委”“楼宇党支部”和“党员工作站”三种形态。社区的管理方法、教育方式、党员数量、所属的学科和专业的不同,部分楼宇交叉学科、混合住宿,难以统筹和考核学生党建活动的成效,增加了社区党建工作的管理组织难度。

(三)党建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工作模式是新尝试,部分高校目前还只是关注物理空间、硬件设施的建构,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相对缺失,党建工作的开展仍多以传统的理论学习为主,集中于党内活动与组织建设,不能紧密联系群众,社区功能的深度转型较难。

三、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路径

(一)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各高校要将相关建设统一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上,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完成配套政策制定与实施。相关部门应细化落实文件中的相关要求,召开相关专题研讨会,将文件内容传达到社区和各党支部。建立“社区—院系”协同机制,由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各党组织创设党建工作委员会,整体规划社区和学院的党建工作。在社区成立“党建工作办公室”,将院系内的学生党员管理合理转移到社区党支部来,增强学生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感,使基层党建工作能在“一站式”社区充分开展。

(二)高校应明确校党委统一带领下的教学、院系、后勤、安保等各部门的责权及运行机制,培养社区党建工作专职人员、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公寓管理员等多元主体,形成“一线育人”的组织合力,明确职责分工,充分发挥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优势,形成良好的协同育人机制,更好的教育、服务、管理学生。

四、结语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及做好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高校应积极落实“党建引领,多维共育”的工作模式,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扎实推进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全面落实“三全育人”理念,为国家与民族的复兴培养更多的有理想、敢担当、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张哲,赖冬婷.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建研究[J].高校后勤研究,2024.

(作者单位: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衣俊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