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讲堂|科学文化齐聚,学术氛围拉满
本月,学校多场文化素质讲堂在学生社区开讲,不同学科、不同主题的学术讲座汇聚社区,同学们在社区学习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感受科学精神,参与人数达千余人。
文学院王宇明老师从苏格拉底的言行事迹出发,展现了古典时代古希腊政治生活,并结合当下时政,深刻探讨了“民主”是“制度”还是“价值”的问题,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王老师通过生动的讲述,引发了在座同学关于相关问题的积极思考。
信息学部李冬老师在《荐者向善:大数据时代的推荐系统》讲座中谈到:一个“向善”的推荐系统不应仅仅停留于算法的冰冷计算,更应融入人文关怀,致力于过滤低质内容,推广正能量。他强调,保护用户隐私、避免偏见与歧视是构建健康推荐生态的关键。通过算法优化与人工干预的结合,让我们不仅可以提升推荐系统的性能,更能在其中注入人类的价值观与道德准则。
经济学院潘宏老师从国家层面对数据要素领域的重视、数据要素在普惠金融中的应用等方面切入,阐述了推动数据要素赋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潘宏老师在目前数据要素相关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为同学们介绍了“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数据要素特征及其发展架构、国际数据要素实践差异、深圳数据要素实践探索及经验、数据要素赋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过程及其特征,并与同学们深入探讨了数据要素未来的发展趋势,引发了同学们的思考。
文学院韦异才老师主讲《汉服的传承性与当代性》,以龙年春晚节目《年锦》切入话题,从“传承性”和“当代性”两个角度入手,分析了汉服作为民族服装、传统服饰的定位,并重点说明汉服的接受、传播过程中参与者应该秉持当代意识。
外国语学院孙艳洁老师以《中英语言发展历史流变》为题,生动地阐述了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发展历史流变。通过梳理两种语言发展的脉络,不仅促进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渴求、坚定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承,同学们也意识到自己对于文化自信的坚守与弘扬的重要责任。
外国语学院刘松老师主讲的《文学肖像》,通过对比、总结圣伯夫与普鲁斯特的文学创作观、批评观,追根溯源、细致入微地剖析了法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圣伯夫的文学理念,随后由点到面,拓展分析了其文学理念对后世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并就“如何进行文学批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环境学院包红旭老师主讲的《生态环境检测技术--双碳有我,知行合一》、广播影视学院石竹青老师主讲的《元宇宙与数字城市》、韩虓老师主讲的《影视作品制作在教育部学科竞赛中的应用与实践》同样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辽宁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社区文化素质讲堂,发挥学生社区育人功能,积极打造“学习型”一站式社区。接下来,社区将坚持立足学生所需,建立健全社区学习组织和学习网络,引导和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为提升学生们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搭建平台,提供保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