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党建引领强根基 先锋社区树标杆
聊城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一站式”先锋学生社区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创新突破口,构建“思想铸魂、文化浸润、实践赋能、数字转型”四维融合的党建育人新范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思想领航:三级联动强根基,深化改革育先锋
聊城大学以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为抓手,构建“校-院-支部”三级联动的理论学习体系。依托“红种子讲堂”等品牌平台,创新“理论拆解+科研对标”模式,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精神融入科技创新实践,孵化“盐碱地治理智能监测系统”等5项科研转化项目,与学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形成协同效应。
聊城大学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一站式”先锋学生社区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创新突破口,构建“思想铸魂、文化浸润、实践赋能、数字转型”四维融合的党建育人新范式,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一、思想领航:三级联动强根基,深化改革育先锋
聊城大学以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为抓手,构建“校-院-支部”三级联动的理论学习体系。依托“红种子讲堂”等品牌平台,创新“理论拆解+科研对标”模式,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精神融入科技创新实践,孵化“盐碱地治理智能监测系统”等5项科研转化项目,与学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战略形成协同效应。
二、文化浸润:书香法治双驱动,铸魂育人显特色
聊城大学构建“红色铸魂、专业赋能、法治筑基”三位一体的书香阵地,建设特色党建书苑,捐赠红色经典、前沿学术著作1000余册,85%附党员手写寄语,与“书香聊大”工程深度融合。升级“法治中国·青年力行”品牌活动,联动法学院打造“模拟法庭”“法治微课”等实践项目,助力学校获评“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基地”。
创新“科技+人文”教育场景,研发“雷锋事迹动态拼图”等沉浸式思政工具,纳入各学院实践课程,形成红色文化育人链条,教师通过“思政教育年历”微课平台讲授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组织观看《雷锋的微笑》等主旋律影片,并引导学生在“微课交互体验平台”开展“新时代如何践行雷锋精神”主题辩。课程深度融合聊城大学西部计划志愿者真实案例,学生可在线生成个性化“志愿服务心愿卡”,实现红色精神从认知到践行的闭环转化。
三、实践赋能:服务矩阵拓新局,乡村振兴展担当
聊城大学深化“党建+志愿服务”实践育人体系,将“黄金四分钟”急救培训纳入全校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过“理论+实操+考核”三位一体模式累计培训师生1.2万人次。同时构建乡村振兴实践矩阵,以计算机学院“E农行动”团队为引领,依托“电商助农策划赛”“智慧大棚改造方案”等项目,联动各学院对接聊城各乡镇,形成“校地企”协同的产学研用网络。
四、红色传承:实践育人铸魂,乡村振兴显担当
聊城大学深化“党建+红色基因”实践育人体系,组织“七彩阳光服务队”赴日照开展“讲好家乡故事”行动,走访老党员、探访甲子山战役纪念馆,挖掘农民画、黑陶等非遗文化内涵,构建“红色寻访+文化传承”双轨实践模式。结合“访迹寻真,聆听岁月”社会实践,师生深入乡村聆听郭金香等老党员奋斗故事,将甲子山精神转化为乡村振兴动能,联动乡镇开展“红色遗址保护”“智慧农耕科普”等特色项目,累计孵化12支青年志愿团队。活动推动红色精神从“课堂认知”向“田间践行”转化,为乡村振兴注入信仰力量,相关经验获省级红色教育典型案例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