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一线规则”,构建学生社区“123” 育人模式
昆明医科大学学生社区协同育人中心以“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为理念,着力推动“领导力量、思政力量、管理力量、服务力量”四种力量到一线,探索建构学生社区“123”育人新模式,打造思想价值引领主阵地、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学业生涯规划主阵地、学生骨干成长培养主阵地、综合素质拓展主阵地的工作格局,将教师和育人资源有机融入学生生活、学习的第一线。借助学生社区育人新“引擎”,不断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系统化与精细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主要做法
(一)确立一个目标,构筑资源集聚新高地
协同育人中心始终坚持以情系边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增强学生专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着力点,致力于培养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创新型人才。协同育人中心凝聚育人力量,将校、院领导力量、管理力量、思政力量、服务力量有序下沉学生社区,在学生社区构建本科生导师体系,形成思政导师、学业导师、朋辈导师、特聘导师“四位一体”育人格局,通过近距离把脉的成长问诊、贴近生活的师生对话等形式,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聚焦学生专业兴趣培养、激发学生自身内在潜能。
(二)推进两个计划,营造开放融合新风尚
结合专业特点、学生成长规律与阶段需求,学生社区开展学生领航计划与学生骨干综合能力提升计划。学生领航计划主要围绕专业认知、心理辅导、创新创业、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辅导,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和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相结合,让更多学生在社区获取到成长进步的动力和能量。学生团学骨干综合能力提升计划,旨在提升团学骨干自身能力与团队凝聚力,通过组织在学生中心开展理论学习与实践研讨等活动,培养学生中“关键少数”,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引领示范作用。两个计划的实施,加强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在充分调动全院师生的自主性、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对每一个的学生实施动态、全方位地管理、全过程教育。
(三)打造三大平台,探索成长助力新途径
为培育优良学风,将学生社区打造成养成教育的坚实基地,提高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素养。学生社区精心打造三大育人平台,导师会客厅、学霸辅导室、昆医青年说。“导师会客厅”搭建了师生零距离沟通平台,以专题讲座、学术沙龙、午餐会议等形式每学期至少一次到学生中心与学生开展分享与交流,进行成长问诊;“学霸辅导室”以凝聚学生身边榜样的力量为目的,搭建了学习互助平台,奖学金获奖者每周二、四、日到学生社区,围绕低年级学业发展需要,进行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分享,发挥同伴榜样作用赋能专业学习。“昆医公卫说”搭建了党团引领阵地,学生党支部、团支部每学期到学生中心开展至少一次主题活动,优秀团员、党员围绕重要讲话精神、时政热点、志愿服务经历等内容进行分享,旨在激发社区广大青年的家国情怀,引导青年关注国家发展,养成思辨思维,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与交流中,使昆医青年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二、主要成效
昆明医科大学协同育人中心通过统筹育人力量进驻社区,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师生联系更加紧密,更多育人力量愿意走入社区,主动答疑学生成长发展中的困惑,全校各级各类育人力量的协同效应显著增强;二是学生主体性明显增强,社区活动更加聚焦不同专业、年级学生成长需要,提高了育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三是学生宿舍生活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度渗入,学生社区硬件条件明显改善、生活设施不断完善,在校学习生活更舒心、体验更好。
三、启示与经验总结
(一)党建引领,加强学生中心政治建设
昆明医科大学学生社区协同育人中心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通过统筹规划支部主题党日、党小组学习互助等活动,加强了学生社区政治建设,打造党建引领育人生态,让青年学子在党旗引领下成长。
(二)管理协同,构筑了育人联动机制
多方协同是激发学生社区育人活力和内生动力的有效方法,构建多方协同工作机制,围绕成长服务和专业发展需求,加强院系与学生社区管理联动,通过抓住学生学业发展、生涯规划等,引入专业化人才投入学生中心成长指导,吸引各方专业力量形成育人合力。
(三)自我治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协同育人学生社区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与从严管理相结合,在学生社区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价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中心制度建设、文化营造等,增强了学生归属感,转变了学生“要我干”到“我要干”思维,强化了学生自主意识。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