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江西工程学院:独特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办学软实力

发布时间:2024-08-24 17:58:03

近年来,江西工程学院以“读书有沙龙、学科有竞赛、讲台摆擂台、论坛连歌坛”独特的校园文化,让师生感受到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在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诚然,学校变化不仅仅是学科实力、综合排名等显性指标的持续向好向上;更难得的是,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能感受的到,一种蓬勃奋进的精神力量在这座创新创业学府中奔涌。这力量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共识,召唤着我们——更坚定,再出发。

这,便是学校校园文化的力量。2014年升本以来,学校将独特的校园文化建设列入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中,从战略的高度进行科学谋划,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校园文化之魂

2014年升本以来,学校结合办学治校实际和专业特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既有高屋建瓴的总体设计,又有春风化雨的细致实践,让师生在知行合一中感知它、领悟它,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学校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大力建设校园文化。聪明桥、育人林、神龟山、升旗广场、中心食堂、科技园实训基地等场地建立了党建思政文化景观,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激发学子勤奋求学,勤于自勉,刻苦磨砺,注重知识的学习,素质的提升,思维的创新。

开辟有效教育渠道,从“知行合一”上进行引导。学校开展思政课堂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师生“知行合一”,让思政课“活起来”。根据《关于组织开展江西省高校思政课教师“一线课堂”活动的通知》,学校组织思政课教师开展“一线课堂”调研活动,听一线故事、看一线变化、讲一线感受,话教育初心,真正把一线的故事融入课堂。学校组织1000余人师生队伍赴井冈山、罗坊会议纪念馆、新余市仰天岗革命烈士陵园、新余农村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支部——九龙山花桥党支部等地开展红色革命教育。组织思政课教师前往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烧结厂、新余市交通运输局和江西大唐国际新余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参观调研和交流学习,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创新教学能力。

以优秀江工文化传统润泽师生员工心智

一个大学的文化首先体现在它的历史和传统中,也具体表现在这个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历史过程中逐渐积淀下来的一种内在的办学特色。作为一所创新创业、应用型创新型基础深厚的大学,学校注重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找准定位、厘清资源,凸显特色、形成品牌。

在物质文化层面,努力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环境,为师生员工创造更加美好的宜居、宜教、宜学的文化氛围。持续打造科技园校区立德园、天工校区树人馆、神龟山、明泉湖、科技园实训基地等生态景观,维护图书馆、实验室,钟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场、江工体育馆等标志性校园文化景观。对师生食堂、公寓、智慧教室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提高师生幸福指数。对部分楼宇、道路进行了命名,且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治标语、思政育人元素等,让校园的每面墙壁和每个角落组成一个强大的教育“磁场”,浸润着师生的心灵,让师生真正感受到“江工有大爱,教师有归属,学校有自强”校园情怀。

在精神文化层面,通过修订校史、加强校史文物收集、走访困难党员师生等方式,认真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落实好“我为师生办实事”项目清单,传承江工优良传统,弘扬光大江工精神。系统梳理了学校与行业企业开展科研项目合作,依托项目,让学生参与科研,促进科研育人的研究成果,学校升本以来,与地方和行业企业开展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选择——基于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实证分析》、江西省教育厅科技研究项目《新余市新兴产业创新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等省级以上课题研究26项。学校抱石艺术学院党总支被教育部授予“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每年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学校定期举行“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助力广大师生从书本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体悟无限的阅读乐趣,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了文艺汇演、诵读红色家书、“一二九”大合唱、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法制教育等系列活动。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客观记录和认证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历和成果。着力打造“传统文化月”“周末文化广场”“天工大讲堂”三大文化品牌,三年来“天工大讲堂”开展30余场,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举办讲座,参与学生1万余人次。学校召开江西省首届工业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研讨会(论坛)等50余次。通过文化活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通过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系列活动的教育,让师生于“润物无声”中形成思想共鸣,并真正转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

在制度文化层面,注重刚性制度和柔性文化的黏合。一方面通过政治理论学习、主题教育、舆论宣传等积极倡导依法治校的思想,推进学校章程实施,不断完善以章程为统领的现代大学制度,积极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以大学精神文化之魂统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刚性的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制度激励相统一,形成了具有鲜明江西工程学院特色的制度体系。

注重以赛促教,锤炼教学能力

学校积极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说课比赛,讲课比赛;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级以上教学技能大赛,助推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学校青年教师晏双平、杨小东老师分别获得2018年“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和三等奖;谭小波老师获得2019年“全省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展示活动三等奖”,黄萍老师获得2020年“全省高校公共安全教育骨干教师教学能力展示活动三等奖”。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将科教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升本以来,教师出版专著、教材110余部;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课题151项;发表学术论文20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登记证547项;获得省级以上教学和科研奖励542项。在中国大学第一赛“2020中国第六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江西赛区)”决赛中夺得本科组金奖一项,金奖获奖数名列全省高校第四,是唯一获得金奖的同类高校;2014年升本以来,学校在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共获得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17项。江西省一等奖39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54项,竞赛成绩在江西省内高校中名列前茅,居同类院校第一。

注重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

把教学能力作为新进教师的考查重点,严把教师入口关。制定了教学主要环节质量标准,建立领导、督导、同行听课制度、校院(部)两级督导制度、常规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制度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教学督导随机听课评价中,教师教学效果优良率为84.06%。在采取问卷调查方式的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中,优秀率为90.7%。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本科专业教学满意度达96.46%2024届本科毕业生2416人,其中641人报考硕士研究生,210人通过国家分数线,130人被全国各大高校录取,录取率高达20.28%15名同学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南昌大学、新疆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海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双一流985211高校录取。

专业共建,提高人才培养的“内生力”。学校与木林森(新余)分公司共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华为公司共建软件工程冠名班。学校依据市场需求优化专业结构,联合行业企业加快专业建设。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目前,学校积极与企业申报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并获批7项,提高专业和课程建设水平。

潜心教学,硕果累累。20246月,江西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全省高校思政课和红色文化课程教学比赛结果的公示》,根据公示名单,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方妙薇教师荣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本科组)二等奖。2023年《财务管理》《UG(机械产品设计)》《单片机技术》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课题立项结题6项。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史洪松主持申报的“机械专业四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次由省政府颁奖,四年一次)。现有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2项。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面对壮阔启航的“十四五”,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形成学校以育人为本的校风,教师以敬业为乐的教风,学生以成才为志的学风,营造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有水平高质量、应用型创新型大学文化,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谢旻旻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