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与智能交通学院“艺匠心澜”辅导员心育工作室——开启社区育心新征程
在全国高校积极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浪潮中,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与智能交通学院紧扣时代发展脉搏,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重要突破口,全力打造“艺匠心澜”辅导员心育工作室,深度融合育心与育人,成功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成效卓著的思政工作新路径。
一、创新工作理念,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艺匠心澜”工作室始终将培育学生健全人格作为核心任务,充分发挥思政引领、实践探索、学术研究、交流探讨、成果应用五大板块的协同效能。通过深入挖掘贴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育载体,巧妙地将心理教育融入社区的各项活动,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工作室开创性地提出并践行“以技强心、以美育心、以文化心、以艺通心”的“四心”育人法,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化育人格局。充分挖掘第二课堂的育人潜能,将育心与育德有机结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自成立以来,众多学生借助这一独特育人模式,在专业技能、创新能力、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等方面实现显著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优化。
二、整合育人队伍,丰富社区服务内涵
工作室积极贯彻 “以学生为中心” 的育人理念,在 “一站式” 学生社区建设中大力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不断充实社区育人队伍。除专业辅导员外,还邀请了心理学专家、企业心理咨询师、优秀毕业生等多元力量进驻社区,协同开展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
心理学专家定期举办专题讲座和培训,为学生答疑解惑,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企业心理咨询师结合职场案例,为学生提供职业心理指导。优秀毕业生分享成长经历,激励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各方育人力量下沉到学生中间,形成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
三、开展特色项目,打造多元活动品牌
1、“心灵花园”工作坊
组织学生参与花卉种植,在培育花卉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坚韧与美好,培养耐心与毅力,以劳动促进心理健康。如芍药种植活动,学生们亲身体验播种、浇水、施肥的全过程,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舒缓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2、OH 卡心理团体辅导
举办形式多样的团体辅导活动,涵盖辅导员谈心谈话技巧培训、经济受助学生心理成长、人生设计读书分享、人际关系探索等主题。借助 OH 卡的心理投射功能,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潜意识,提升自我认知与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在团体互动中共同成长。
3、曼陀罗心理疗愈工坊
以“妙笔生花”、“自我悦纳”等为主题开展曼陀罗绘画活动,为学生搭建专注内心、表达情感的平台。学生在绘制过程中释放压力与焦虑,激发内在心理能量,实现心理创伤修复与心灵成长,在色彩与图案中寻得内心宁静。
4、周末心理影院
每周精选蕴含深刻心理内涵的影片放映,并组织学生热烈讨论与分享。学生在光影世界中感悟人生百态,增强情绪感知与共情能力,拓宽思维视野,汲取心灵养分与人生智慧,丰富精神世界。
5、沙盘疗愈工坊
运用沙盘这一非语言心理治疗工具,为学生营造自由、安全的表达空间。学生通过摆放沙具构建内心场景,辅导员借此洞察其潜意识心理状态,帮助学生宣泄情感、化解心理冲突,促进心理整合与人格完善。
6、心语轻聆
鼓励学生录制心理美文并通过公众号展示,强化朋辈育人效果。学生在录制与分享中深化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其积极态度与情感通过音频传递给更多同学,引发共鸣,营造朋辈互助的良好心理氛围。
7、“心澜圆桌”论坛
围绕辅导员谈心谈话技巧、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等主题举办论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答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交流平台,有效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与应对能力。
四、完善服务体系,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针对不同心理状况的学生,工作室实施精准化、分层分类的服务策略。对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组织 OH 卡、沙盘、心理电影等趣味心理活动,助力其在轻松氛围中探索自我、缓解压力;对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一对一咨询疏导;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构建院校一体的联动干预机制,鼓励其就医,并联合校心理中心、家庭及专业医疗机构,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艺匠心澜” 辅导员心育工作室的工作成果赢得了校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其中,“以劳健心技艺融合心育路 农机实践育将才”第二课堂活动被中国大学生在线、中国高校之窗等权威媒体报道,不仅提升了工作室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更为其他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宝贵借鉴,产生了良好的社会辐射效应,充分彰显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