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案例 | 强“六度”育“新人” 讲好“吉医故事”
强“六度”育“新人”
讲好“吉医故事”
“吉林医药学院学生工作部”
公众号建设项目工作案例
01基本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本项目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立足我校军事、医学背景的现实情况,围绕学生成长规律和成才目标,致力于构建多元化思政品牌矩阵,坚持服务聚集和网络育人相结合、共建共享和应用创新相结合、文化引领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统筹规划和特色建设相结合,打造“吉林医药学院学生工作部”新媒体项目。
“吉林医药学院学生工作部”新媒体项目是由吉林医药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依托于吉林医药学院“易”心“医”意网络思政工作室,以贴近学生、着眼发展、浸润教育、融合服务为建设目标,以师生用户“共事、共情、共鸣、共进”为建设理念,致力于通过栏目化设计,品牌化发展,设置专栏,推送大学生榜样典型案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
02特色经验做法
(一)突出思想深度,培根铸魂植情怀
“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用小故事诠释大情怀,深化思想引领深度,积极弘扬正气、守正创新、培根铸魂。
1.创建《“易”思政》栏目,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漫画、图片等形式,打造“云端思政”,让思政教育由“指尖”入“心间”。
2.创建《社区讲堂》栏目,将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政策性、导向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精准的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配送到学生之间,传送到学生耳边。
3.创建《青春榜YOUNG》栏目,以身边优秀学生,先进班集体为榜样,创新用学长学姐寄语的方式向同学们分享学习方法、经验、感悟,形成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 图文并茂描画朋辈成长的故事,多措并举情花立体鲜活的榜样。



(二)突出育人温度,春风化雨育新人
1.开设栏目《我和书记谈谈心》《我与校长面对面》,校领导走进社区,坚持把“我为师生办实事”落到实处,现场督办、现场解决问题,领导干部与学生共谋学校发展,共话师生情谊,发挥领导干部立德树人领航作用。
2.创建《“博”论“青”听》栏目,优秀青年博士走进社区,走到学生身边。邀请专家、学者与学生分享成长经历、心路历程, “饭圈”文化下,为学生指引方向、树立人生榜样,引领学生追“学术之星”。
3.创建《学工师说》学工队伍网文专栏。学工队伍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通过分享学工队伍暖心故事、励志网文,着力打造师生线上思想对话平台;通过传播学工队伍育人思想和工作事迹,努力建成高校师生的网络精神家园。



(三)突出主体广度,多维矩阵强阵地
公众号依托吉林医药学院“易”心“医”意网络思政工作室,推动“易班”、抖音等各类新媒体平台的良性聚合联动。共同构成新媒体传播的矩阵,全平台共计覆盖受众26633。
建立学校、学院、辅导员公众号三级纵向新媒体矩阵,共同拓宽学校全媒体网络思政教育的空间。把脉学生所需,针对在校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方式寻找契合点,将单向灌输,被动接受,改变为双向交互,直接及时地交流对话。
(四)突出文化厚度,以文化人润无声
1.创建栏目《二十四节气》。以节气为笔,蘸诗意为墨,勾勒青春轨迹,织就成长华章。以创新形式分享节气常识、小故事,引领大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2.创建栏目《传承民族文化,展示魅力青春》。开展系列活动,促进文化的交流交融。引导全校各民族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五)突出培养精度,建强培优强队伍
“请进来、走出去”。邀请“全国最美辅导员”“全国高校思政中青年骨干”“吉林省网络思政中心主任”来校做专题报告,提升学工队伍网络育人质效。
1.开通《辅导员充电桩》栏目,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邀请校内各领域专家、教师,就学生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对校内辅导员进行培训与答疑。激发辅导员对工作的思考与认识、提升为学生服务的能力。
2.开通《辅导员加油站》栏目,提升辅导员在学业指导方面的专业能力,为辅导员与专业教师提供交流与学习的平台,进一步推动学生服务水平,不断强化辅导员职业意识,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养,助力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3.开通《辅导员TALK》栏目。为提升辅导员校园危机事件处理能力,搭建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有效地提升了我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六)突出传播效度,成果转化创品牌
公众号策划多项创意传播案例及有温度的文创活动,开通“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活动栏目,开展“礼遇吉医,传承文化”传统文化月系列栏目,开展“传承非遗之美,弘扬烧箔技艺”“墨香浸润、拓印传承”“传承传统文化,绽放指尖艺术”等活动,通过全媒体平台传播文化高校的浓郁氛围;制作新生季、毕业季、吉医“一站式”、黑胶唱片、“非遗传承”等相关文创,并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展示,推动“吉医创意”转化落地。
创建栏目《活动“易”出彩》,利用易班平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借助“易班优课”,通过“微社区”“易喵喵”,图文并茂的形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特色线上活动。深入挖掘网络文化,育人功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03主要成效和经验
(一)培养了一批思政骨干
在吉林医药学院新媒体项目、网络思政工作室的推动下,学校成功培养了一批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思政骨干。邀请“全国最美辅导员”“全国高校思政中青年骨干”“吉林省网络思政中心主任”来校做专题报告;依托我校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通过开设《辅导员充电桩》《辅导员加油站》《辅导员TALK》等栏目,为辅导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培育针对学生工作中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系统培训与答疑解惑,显著提升了辅导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本年度产生“省级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省级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1人;项目建设期间,团队主持、参加吉林省网络思政课题2项,省级、国家级科研论文十余篇。
(二)培育了一批典型成果
学校新媒体项目在内容创作和活动开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创建“礼遇吉医,传承文化”传统文化月、“博”论“青”听、党建+“墨香浸润、拓印传承”等品牌活动,打造“活动易出彩”、吉医“易班优课”、“一站式”学生社区风采展示等品牌栏目,打造吉林医药学院大学生“一站式”社区“二二五一一”育人体系。
其中,“医”路呵护——吉林医药学院学生“一站式”社区荣获2023年度全省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二等奖。积极参加“易班网”组织的易班优课活动,2024年获评国家级奖项5项,其中国家级优秀案例1项,学校获评优秀组织奖4项。

(三)影响了一批优秀学生
通过一系列思政教育活动和优质内容推送,学校新媒体项目对一批优秀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引导大学生了解榜样、学习榜样、成为榜样。既大力宣传“优秀学生楷模”“省级优秀大学生”“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青年典型,又分享学生间的暖心故事,汇聚校园正能量,感召青年学榜样。
(四)形成了战线内外的示范效应
吉林医药学院新媒体项目在校内形成了积极影响,2024全年浏览量159142,点赞量1937,转发量3383。学校新媒体项目在内容创作和活动开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8月、9月、10月,公众号项目多次荣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最受欢迎公众号”榜单;2023年12月公众号项目获评2023年度吉林省“优质新媒体账号及优质思政内容”工作项目;2024年10月,公众号项目荣获2024年度全国易班“优质思政内容建设”项目。该项目在网络思政教育方面的经验和成果得到上级部门的肯定,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04 下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计划
(一)加强思想引领,树好“风向标”
依托吉林医药学院网络思政工作室。借助医药学院,易班工作站,新媒体平台开展艺术证栏目,打造线上理论宣讲团,创新多种形式,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网络宣传教育。
(二)加强舆论引导,筑牢“防火墙”
建立热点解读小组,持续搜集并关注师生的焦点问题,精心策划,深度解析,有效开展宣传解读工作。严格审核流程,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合法性和合规性,提升吉林医药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的公信力。
(三)加强传播力度,唱响“主旋律”
以公众号平台为载体,着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网络思政工作中媒体矩阵,线下依托网络思政工作室,线上依托融媒体矩阵,持续打造优秀网文,电台、短视频等形式多样的网络作品。
(四)加强队伍建设,当好“宣传员”
邀请网络思政名师兼职新媒体建设顾问,开展专题讲座和校外交流活动,增强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团队整体战斗力。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涵盖摄影技巧、排版设计、文案写作等。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为团队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着力培养一支有活力、有传承、又能力的网络人才骨干队伍。
(五)加强体制构建,答好“发展卷”
总结典型经验,建立长效机制,形成理论成果放到学术论文编辑、出版专著、撰写研究报告,打造出全新有效的网络育人机制。
未来,“吉林医药学院学生工作部”公众号项目将持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凝聚青年力量,发挥吉医特色,推进品牌建设,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亮度、有力度”的宣传作品,传递时代最强音,引领青年成长成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