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以“四个聚焦”深化党建引领,打造“家门口”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新范式
江苏科技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抓手。围绕“家门口”党建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梳理思路、丰富内涵,聚焦“组织领导、组织体系、精准服务、成长支持”,推动“家门口”党建做深做实,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优化治理经验,打造富有江科大特色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综合改革新模式,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一、聚焦组织领导,构建党建引领的“价值共同体”在家门口。
一是强化党委统筹领导。学校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纳入学校年度重点工作,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亲自挂帅担任组长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出台《江苏科技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全面建设推进方案》《江苏科技大学学生网格化管理工作制度》《“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力量进驻制度》等文件。确保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建强社区联络机制。为强化联系机制,学校建立校院领导和学生社区定点联系制度,校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落实“五个一”工作要求,即联系1个班级、走访1次宿舍、开展1次谈心、关注1名毕业生、结对1名学生。同时,结合关键节点,如结合开学季、毕业季、就业季、升学季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校长面对面”等系列活动,畅通师生沟通渠道。三是深化阵地建设责任。依托校级辅导员工作室,在全校范围内13个“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一社区一品牌”精品项目,针对不同社区项目明确部门管理责任人、学院实施责任人,实行备案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聚焦组织体系,构建广泛参与的“治理大矩阵”在家门口。
着力构建各方参与、共建共享、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社区治理体系。建载体、搭平台,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织密组织体系上,将社区治理与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工作相结合。一是建强党小组。各网格党支部党员数量普遍在60-70人,结合其在各楼栋分布情况,划分成若干个楼栋党小组,鼓励党员楼栋长担任党小组长,实现“一肩挑”,确保党员学在前、走在前、干在前。二是激活先锋寝。将“政治素质硬、服务意识好、带动能力强”的学生党员宿舍确定为先锋寝室,按照“居住相邻、易于集中、便于活动”的原则划分责任范围,做到定位、定人、定岗、定责,按照“1+20”模式(每个先锋寝室联系20个的宿舍)划分责任区,在组织群众、宣传教育、服务学生等方面架起“连心桥”。三是育强志愿队。探索“党建+志愿”服务模式,健全党员志愿服务机制,从校院领导、院系导师、党员干部、辅导员、班主任、学生骨干中选派“先锋管家”进驻社区,担任“深蓝导师团”成员,并不断拓展校外导师资源,践行“一线工作法”,与学生面对面聊,心贴心听,点对点帮,推动解决学生学业、心理、就业、生涯发展等实际问题,打通服务学生的“最后一公里”。
三、聚焦精准服务,构建普惠便捷的“服务马上办”在家门口。
社区资源有限,要激活这些资源,就是要发挥其优势,切实解决学生身边事、心里事。一是推动急难问题“马上办”。社区每年梳理5-8件学生“急难愁盼问题”,请“关工委”“院党委”或共建单位领办,每年解决几个“关键小事”。同时搭建意见建议反馈平台,依托“江科大微后勤”串联起N个部门单位,全天候24小时接收学生咨询、投诉和建议,第一时间建立学生与管理单位对话的桥梁,确保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二是实现常规事务“一次办”。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实现学生在社区内即可办理学籍证明、资助申请、学生证办理、就业咨询、保险服务、证件照拍摄等多项业务。真正做到在社区一次办,就近办。三是创新个人需求“精准办”。梳理社区楼栋内七类特殊学生,落实“五星走访”服务模式。根据学生不同困难类型和严重程度,划分1-5星建档立卡,实行“网格+网络、线上+线下”分类走访,提供生涯支持、职业规划、心理辅导、简历包装等“可选菜单”,提供暖心服务。设计“6点半课堂”“学习大礼包”“学业提升营”“明星学子面对面”等特色育人项目,推动学习型“一站式”社区品牌建设。
四、聚焦成长支持,构建赓续奋进的“船魂励新志”在家门口。
学校立足船舶与海洋办学特色,深入挖掘专业特色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社区、进宿舍、进头脑”为主线建设,营造“向海图强”的文化氛围。一是向内深耕社区文化。彰显“船魂”精神,围绕学校办学特色和历史文脉优化学生社区物理空间,围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持续性开展围绕“五个一”社区文化之旅系列活动,即“一个主题、一节党史课、一次社区活动、一次实践、一次主题研讨”。二是向外拓展社区影响。持续推进学生社区“宿舍实验室”建设项目,打破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界限,通过“优秀学长领航制”“学霸高数讲堂”“十佳最美笔记评选”等活动,发挥朋辈引领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协同学习的热情,建成学习型、服务型、成长型功能性社区。三是向智赋能社区育人。依托大数据平台,构建学生个人画像,实施精准帮扶措,建立“学涯档案”,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成长指导,辅助辅导员、班主任开展教育指导工作。引入AI模拟面试系统,从职业胜任力、职业领域探索、工作动机探索、简历制作到模拟面试,提供全过程就业指导。实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不断提升育人效果。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