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铸校魂,开拓特色启新程
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软实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迈向更高层次的灵魂引擎。秉持这一理念,创意设计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文化育人为核心理念,积极践行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一、优化社区内涵,强化文化引领。
我院围绕思政工作和学科特色,加强学生社区文化内涵建设,强化文化浸润,推进学生社区建设从“重硬件、重服务”转向“重内涵、重引领”,使学生社区成为育人新场地。突出育人“旗帜引领”,开展“优秀学子报告会”,发挥身边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公共区域打造文化长廊,加强宣传阵地建设,激发学生的爱校荣校情怀;为满足学生多元的文化需求,社区开展红色经典诵读、党史知识竞赛等爱国主题教育活动,丰富了社区生活,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东北大画布工作坊
二、建设书香环境,多元活动育人。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建设,打造文化墙展览,用一幅幅作品为学生打开相互学习借鉴的窗口;建艺楼一楼展厅中,一件件展品,促使学生在回顾往昔中汲取奋进力量。在班级建设方面,学院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设计独具特色的班徽,构思振奋人心的口号。
为响应书香校园建设,创意设计学院举办寒假读书倡导活动。紧扣 “自由漫步书香中,共享读书好时光” “同沐书香,师生共读” 主题活动,师生踊跃参与。借助线上分享感悟,还通过拍摄阅读瞬间、举办作文比赛丰富活动。活动不仅充实了假期,同时激发了阅读兴趣,增进了师生的情感,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开展了节日系列活动,如防火主题系列活动、雷锋月系列活动等。以雷锋月系列活动之“暖春三月学雷锋,志愿精神薪火传”主题征文比赛、摄影、手抄报为例,希望学生牢记雷锋精神,勇做时代先锋。学院通过开展文化节、艺术节、运动会等一系列文化建设举措,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寝室白板
三、解读指标体系,践行育人理念。
为深入贯彻“立于规,成与范,笃于行”的育人理念,学院组织学生评价指标体系主题班会。在班会上,辅导员老师巧妙运用生动案例,结合详细的评分标准,深入浅出地向同学们阐释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一理念。辅导员特别强调,同学们应积极投身各项评价指标活动,通过实际行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本次班会重点聚焦于 “5+7+14” 学生典型培养评价指标体系,学院期望通过深入解读这一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明晰个人发展方向,规范日常行为,进而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四、志愿墙绘传承,弘扬红色精神。
志愿服务,作为一项充满温暖与力量的社会活动,以独特且多元的方式融入文化建设,成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动力。学院党员志愿服务队在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展开墙绘创作,成果颇丰。在物质文化层面,成员们凭借专业知识与艺术才能精心创作,在古老的墙壁上绘就展现延安新风貌的壮丽画卷。这一墙绘作品不仅美化了旧址环境,也让旧址在保留历史韵味的同时,以全新的艺术形式吸引更多人关注,成为传播延安新形象的实体窗口;在精神文化层面,志愿服务队深度挖掘延安精神内涵,将延安精神融入每一笔划,将抽象的精神具象为艺术作品,进而更深刻领悟延安精神的伟大崇高。墙绘作品成为了传播延安精神的文化符号,拓展了延安精神的传播范围与影响力,推动红色精神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墙绘
五、青春返乡实践,助力家乡发展。
为响应国家号召,创意设计学院在社会建设上积极开展“青春返乡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学院精心组织与号召下,此次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丰硕成果。众多志愿者踊跃参与,他们来自不同的年级与专业,却怀揣着共同心愿——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学生们在基层志愿服务中,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开展人口信息统计,精心组织、宣传社区文化,并扎实推进各项社区服务活动的开展;在家乡基层公益活动中,志愿者们积极投身乡村发展,进行乡村民情观察活动,让乡亲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文化助力家乡活动中,我院学子深入调查川剧、豫剧和秦腔感受其独特魅力,同时积极观摩演出、与文艺工作者交流。志愿者们纷纷将实践心得和体会记录下来,在开学初,进行了表彰大会。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看到了创意学子的活力与潜力,更感受到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与赤诚。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展现了他们优秀的能力素养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家乡发展增添了青春动力,为自身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辅导员进社区
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文化环境,丰富文化活动,加强家校共育,努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学院文化品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学院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将继续以文化育人为抓手,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建艺馆一楼展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