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青蓝力量”-领航一站式学生社区,深耕育人厚土
在校党委的组织领导和职能部门的统筹下,智能制造学院秉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业务的理念,以“青蓝力量”党建品牌为鲜明旗帜,深度融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将党建工作与育人实践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出一套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党建育人模式,为学生成长成才筑牢坚实根基。
一、凝聚“青蓝”合力,夯实育人基础
(一)织密党建网络,构建协同育人体系
学院党总支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视为党建工作的关键阵地,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挂帅的专项领导小组,统筹各方资源,形成了党总支统一领导、全员积极参与的高效工作机制。基于两个校区的实际布局、各楼栋结构以及党员分布情况,精心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矩阵。
在纵向上,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搭建起“党总支—党支部—团支部—宿舍”的工作链条,层层压实责任。充分发挥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
横向上,将党员干部、教师、辅导员和学生自治队伍有机融合到社区建设中,编制细密的服务网格。通过明确各方职责,推动社区治理实现网格化、服务达到精细化、学生管理做到清单化,促使“青蓝力量”在社区服务中深度交融、协同共进,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
(二)拓展多元空间,丰富党建育人载体
为给师生党员打造更为广阔的育人平台,学院聚焦党建育人线下空间拓展与线上资源聚合,全力构建“全景式”社区育人生态。
在线下,精心打造“六室两站+N个校外实践基地”。成立学生社区党员导师团,选派教工党员担任专业导师、辅导员担任思政导师、优秀学生党员担任朋辈导师,分区划块,确保每个宿舍都有专属的“导师团”。
在线上,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创建“智能微课堂”。定期转载党的理论与实践著作、前沿的思想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贴合青年实际的文章,为师生党员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
(三)汇聚多方力量,强化党建育人保障
为提升党建育人实效,学院积极推动多方力量进驻社区。学校校院两级领导积极践行“一线规则”,通过联系班级、宿舍、社团等方式深入学生社区,切实解决学生问题86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紧密结合。
邀请校内外专家、专任教师,尤其是劳动模范、技能大师走进社区,开展“劳动模范、技能大师进社区”活动,为学生解答学业困惑,指导学生职业发展方向。
深入实施新时代立体化“大思政”育人体系,组织专业教师(包括思政专业教师)下沉社区。通过社区思政讲堂、劳模技能大师进社区、学生学业指导、学习小组共建、宿舍结对帮扶等形式。
在学生社区建立辅导员工作室,专兼职辅导员入驻学生公寓办公,秉持“门常开、灯常亮、人常在”的服务理念,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工作,为学生提供全时段、全场域的贴心服务。
二、主要成效
(一)学生思想觉悟显著提升
通过一系列党建活动的开展,学生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入党积极性明显提高。2024年培养积极分子500余人,严格遵循发展党员程序,高质量发展学生党员26人、教师党员1人,转正学生党员12人、教师党员2人。
(二)学生专业技能大幅提高
在教师党员的悉心指导和帮扶下,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我校学生屡获佳绩。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类竞赛,荣获国家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省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5项;在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省级一等奖11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29项;在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通过“蓝带青”技能帮扶活动,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社区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青蓝力量”党建+活动中心成为学生课余时间的热门打卡地。社区内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风气,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社区凝聚力显著提升。众多学生在各类奖学金评选中脱颖而出,共有5人获得国家奖学金、158人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46人获得国防奖励金、559人获得校内奖学金、13人获得省政府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