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青蓝智慧”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育人网络
在智慧社区建设纵深推进的背景下,智能制造学院以构建“智慧服务链、数字资源链、思政教育链”三链融合的智慧思政社区为引领,依托学校智慧校园管理系统,通过夯实数据底座、贯通信息平台、强化服务育人,构建“一站式”学生社区思政教育新生态,为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一、构建“三链融合”智慧思政社区
(一)夯实数字基建,构建智慧服务链
数智服务,夯实信息基础。一是搭建高速稳定、安全便捷的有线网络、无线网络全覆盖服务,支撑学生社区互联互通,满足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需求;二是设有完善的视频监控,实现公共区域24小时无死角监控,确保学生安全,服务平安社区;三是于新校区学生公寓出入口设立门禁闸机,安装人脸识别系统,有效杜绝外来人员随意进出,实现人员精准管理,提升学生安全管理水平;四是设立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站,配备多功能自助打印系统,支持文档打印、复印、扫描等一体化服务,为学生提供自主、便利、快捷的“一站式”办事体验,年均服务学生超过2000人次,学生办事效率获得显著提升,获得师生一致好评。
技术赋能,打造智慧型社区。智能制造学院依托学校“吉工职院服务号”数字平台,深度融合“三全育人”理念与智慧校园建设,整合教务、学工、后勤等多部门资源,致力于打造集“服务办理、数据共享、育人协同”于一体的智慧化学生社区服务平台,实现了学生事务的线上化、一体化管理,提升学生幸福感,实现学生学习生活等日常事务办理,切实打通社区育人“最后一公里”。
教师端实可时查看学生请假动态、学生成绩等基本信息,针对学业预警学生展开精准帮扶,深度融合师生服务,集成共享数据资源,构建“服务+育人”双螺旋机制,全力打造“有精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智慧育人新生态。
(二)集成学生数据,构建数字资源链
构建数智生态,注入育人新动能。为科学研判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发展需求,着手构建“一站式”学生数智生态,实现精准决策、精准管理、精准思政、精准供给。
一是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对学生网络行为进行信息收集、深度挖掘以及聚类分析等,精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注的热点话题,做到“精准化”思政引导,同时注重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确保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二是构建“立体式”学生画像。通过教务系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到梦空间”第二课堂系统等多种渠道采集学生数据,对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画像更加立体,做到全方位、无死角地了解学生,涵盖学业发展、行为特征、心理状态、实习就业等多个维度,全程记录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纪实数据,提高了社区学生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构建“线上+线下”协同的学生事务服务体系,社区线下设有学生服务站、辅导员工作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团员服务站、党员服务站等空间,深入开展团体辅导、个体咨询、一对一深度辅导等服务,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全力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数据分析挖掘,赋能思政教育链
分析数据,创设思政育人新场景。一是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社区空间,于“一站式”社区内精心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长廊。文化长廊集思想引领、价值导向、文化浸润、素质养成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特别融入党史学习主题教育宣传板块,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二是将社区大厅转化为24小时思政教育阵地。在社区部署智能终端(智慧大屏、数字电视),组织学生进行红色观影、观看新闻联播,配套开展时政研讨活动等,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中,让课堂外的数字生活场景变成第二个思政课堂。同时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社区思政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将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实现“数据贯通、场景创新、全程育人”。
三是增设学生意见反馈箱,畅通学生反馈渠道,开通学生服务热线,配合线下系列“书记面对面”座谈会活动,对师生的急难愁盼件件有回复、事事有回应。在数字赋能的日常思政工作中,把数字的理性和效度转化为教育的情感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