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浸润・空间赋能:打造学生社区党建育人新样板

发布时间:2025-04-29 10:44:21 徐慧平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要求,从两地两校园办学实际出发,有效破解物理空间资源瓶颈制约,学习借鉴“枫桥经验”,经过实践探索,学校初步形成以“全方位、入人心、全覆盖、入心坎”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理念,全力打造“12356”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即:突出党委统一领导,统筹龙湖优胜两个校区,贯通“三横三纵”载体(以校级、院级、学生基层组织为“三横”,党组织线、学工线、团学线为“三纵”),构建社区学生工作体系,下沉领导、思政、专业、管理、服务五种力量,夯实党建引领、队伍入驻、学生参与、文化浸润、数字赋能、条件保障六大基础,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务实型、创新型、安全型的五型育人工作体系,助推学生成长成才,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我校党建引领板块以“党建引领+空间育人”为核心,依托红色文化长廊、党团活动室、辅导员工作室、多功能活动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实体空间,构建“阵地建设—功能融合—服务延伸”三维党建育人体系,形成“红色文化浸润生活场景、先锋力量扎根社区一线、思政教育融入成长全程”的育人格局。通过“空间功能精准化、资源整合协同化、服务场景立体化”三大路径,实现党建阵地从“物理聚合”向“价值引领”的跃升,打造“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承”的浸润式育人生态。

一、一廊两室,筑牢思政育人前沿阵地

(一)红色长廊文化墙:行走的党史课堂

红色长廊文化墙以“中国精神”为主题,设置“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习语品读”四大展区,通过图文展览墙形式,每月开展“长廊微党课”,由学生担任讲解员进行红色文化墙讲解,将党史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动线。

图片1.png

(二)党团活动室:组织生活的创新载体

党团活动室配备智能交互平板、音响设备等,实行“5+X”功能模式,常态开展“书记下午茶”“校长面对面”“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周学生工作会议”5类活动,同时根据学生兴趣、社会热点或学校中心工作,灵活增设“百年党史青年说”、““红色文创”、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固定模块+动态拓展”实现空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育人功能的精准匹配。

图片2.png

(三)多功能活动室:党建资源的集成枢纽

多功能活动室配备超大LED屏,动态承接学校党委会、支部大会、青马培训、党员先锋讲堂、志愿服务培训、校企支部共建等特色项目,邀请优秀党员、行业楷模分享成长故事

图片3.png

二、空间赋能,激活社区治理 “红色引擎”

(一)功能集成,释放辅导员工作室多元效能

“1+N”功能融合:我校辅导员工作室实行“基础服务+特色拓展”模式,辅导员工作室集成文化体验、成长咨询、职业规划、学业指导等空间,辅导员带队开展“就业政策进社区”“反诈情景剧排演”等活动。辅导员工作室实施先锋驻点机制,每日每学院安排1名辅导员驻点办公,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

图片4.png

(二)心理服务空间:红色关怀的温度传递

“党建+心理健康”双轨并行:我校形成“宿舍信息员-心理委员-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四级干预网络。2024年通过心理测评动态监测数据,精准识别96名重点关注学生党员结对帮扶成功率达92%。团体心理辅导室开展红色主题心理团辅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革命精神。心理体验室,设计“信仰的力量”心理游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心理建设。

(三)开放阅读空间:红色文化的精神粮仓

我校在社区走廊打造开放式阅读空间,设立“红色经典专区”,陈列《习近平著作选读》《红星照耀中国》等书籍,配套沙发、咖啡机等设备供学生阅读。该空间日均接待学生50人次,成为“全天候、沉浸式”的精神栖息地。同时党员教师牵头组织“每月共读一本书”活动,覆盖学生上千人次。

三、三全育人,智慧赋能提质增效

(一)“三全育人”协同机制

建立“党建引领—三全育人—文明创建”协同机制,整合学工、教务、后勤等14个部门资源,将学生社区打造成“三全育人”实践基地,形成“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党建”的双向赋能模式。

(二)智慧平台赋能管理

开发“一站式学生社区线上管理系统”,集成场地预约、社区活动、社区服务等功能。通过大数据分析生成“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画像”,为一站式社区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责任编辑:徐慧平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我校以“党建引领+空间育人”为核心,依托红色文化长廊、党团活动室、辅导员工作室、多功能活动室、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实体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