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6710+N”矩阵赋能,打造“一站式”学生 社区育人新路径
贵州交通大学立足职业本科发展定位,针对传统学生服务场所分散、育人资源与生活社区脱节等问题,创新构建“社区即校园”的育人新生态。通过将核心育人功能全面嵌入学生宿舍区,以“16710+N”矩阵赋能,即1个学生事务服务中心、6个心灵驿站、7个党团活动室、10个学生活动场馆、N个学生综合服务空间,打造“百米育人服务圈”,实现“需求在社区解决、资源在社区整合、成长在社区实现”的全新格局。
学校在社区核心区域建设1个630m2智慧型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设有学生证发放、火车优惠卡办理、医保办理、学生资助办理、入伍咨询、校园网办理等12个办事服务窗口,打造集学生教育阵地、咨询窗口、办事平台为一体的服务体系。中心内部精心布置了两套学习桌及十二套休闲沙发,划分资料打印、业务办理、休闲交流、静阅学习4个功能区,为师生营造温馨舒适的服务环境。打通线上今日校园APP、“学生网上办事服务大厅”,搭建线上线下融合办事服务机制,辐射周边八栋宿舍楼,惠及全校13000余名学生,真正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全覆盖。
学生事务中心门口
在社区生活空间优化方面,学校紧扣学生成长发展核心需求,设立“一站式”学生社区专项经费,前后实施了两期“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项目,不断完善以6个心灵驿站、7个党团活动室为核心的“三圈层”育人空间体系。在学生宿舍区配置直饮水供水点、打印机、洗衣机、乒乓球桌、校园超市、自助取款机、开放式学生休闲阅读区等生活服务设施,打造“基础服务圈”。在宿舍活动区分布式建设6个心灵驿站,形成“一驿站一品牌”的心理育人矩阵,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打造“成长支持圈”。建成了7个标准化党团活动室,依托2个社区功能型党支部和36个独立设置党支部,强化学生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引领,营造红色文化育人氛围,打造“红色教育圈”。通过“三圈层”育人空间体系,学校形成特色社区服务矩阵,为学生在社区内开展党团活动、学习研讨、心理咨询、谈心交流、学业指导、生活服务等提供了空间和条件,为各类育人力量下沉学生社区提供保障。
”一站式“学生社区党团活动室
“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灵驿站
学校充分借助学生宿舍区的公共物理空间和校园场馆集群,将育人文化延伸至社区,全面覆盖楼宇和寝室。以“百米育人服务圈”为依托,建设了10个多样化学生活动功能空间,包括学生素质发展中心、科普体验学习中心、体能训练中心、文化千岛艺术馆、博雅美术馆、通途双创园、游泳馆、贵州交通红色教育基地、校园安全教育馆,贵州交通博物馆教育馆·教育馆,面积共计约12616m²,涵盖艺术、思想、科普、体育、技能、素质等多个门类,便于学生在社区开展文化交流、体育锻炼、技能提升、创新创业,营造了“处处可育人、时时可成长”的沉浸式环境。活动场馆建设的矩阵化使社区特有的熏陶、感染、同化、激励等教育功能得到发挥,以文化人、沁润育人,真正打通了育人“最后一公里”。
为更好提升学生日常生活质量和安全保障,学校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N个为学生综合服务的行政部门、社团组织直接设置在学生社区宿舍区域内,打造“零距离”服务体系。比如保卫处、学生社区服务站在沁园宿舍区1栋一楼,学生工作处、省级“润物”辅导员工作室在沁园2栋一楼,校团委、校学生会、校医室、易班工作站、通途文创活动室、锦秀黔程活动室在沁园3栋一楼,总务处在沁园6栋一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在润园宿舍区5栋一楼,国家级“星火锦年”名辅导员工作室在润园4、5栋三楼活动室,真正做到安全保卫即刻响应、学生事务一站通办、团学活动触手可及、后勤服务随叫随到、心理关怀有求必应,将管理服务延伸至学生生活区域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了“学生在哪里,服务就到哪里”的育人理念,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温馨的生活学习环境。
贵州交通大学通过“16710+N”矩阵构建的“百米育人服务圈”,实现了学生成长需求与育人资源的精准对接。未来,学校将继续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切实将社区打造成为服务管理“守望塔”、思政教育“加油站”、社区文化“新阵地”,为职业本科教育探索出一条“生活即教育、校园即社区”的育人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