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人工智能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风采
一、党团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成长加油站”
(一)建设经验
1.学雷锋志愿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重要指示,进一步传承和发扬雷锋精神,人工智能学院定期于学生社区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学生社区指导教师在活动前进行雷锋事迹及雷锋精神宣讲,引导学生们结合实践重新认识雷锋精神,主动学习雷锋精神,自觉践行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入脑入心,融入大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2.党团思想建设活动
结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人工智能学院通过党团思想建设活动,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协同作用。在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背景下,开展主题微党课、团课等活动,引导青年学生树立远大抱负,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学院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的学生思政工作踏实走深。
3.学生自习辅导室
基于学生日常活动地点,为贴近学生、结合实际,人工智能学院特设立学生自习辅导室,给予同学们安静舒适的学习空间,并且该自习辅导室有本学院辅导员轮流进行日常值班,打造“成长加油站”,为同学们提供相应的辅导帮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主动参与到自我发展当中。
英语读书角
(二)育人成效
依托党团思想建设活动,结合志愿服务项目,面向本学院学生群体特点,激发学生主动认识自我,自觉参与到自我成长中,人工智能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将继续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创新志愿服务形式和党团思想建设内容,为广大同学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贴心的服务,让学生“成长加油站”夯实于学生社区中。
二、精神文明建设,让学生空间“活”起来
(一)建设经验
1.学生社区文化展板
结合“三全育人”的综合要求,在学生社区构建党团知识及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利用社区文化墙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方便社区师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推动理论武装从无形走向有形。通过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把握自我心理状态,实现“浸润式”育人目标。
社区公寓文化展板
2.资助工作宣传
为进一步强化资助育人工作实效,加强对学生的感恩、诚信、励志和成才教育,人工智能领导及辅导员定期开展资助走访活动,深入学生社区慰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对应学生群体介绍学校的资助措施与帮扶路径,耐心解答资助政策疑问。同时,定期开展资助主题相关活动,在学生社区架设宣传展板,确保学生们能够全面且深入地理解国家资助政策,切实将政策温暖传递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子,努力推动资助育人的理念落到实处。
资助活动宣传
(二)育人成效
人工智能学院始终秉持道德浸润和党建引领同向同行的学生社区建设路径,将精神激励和文化建设共建共生,资助工作平台和社区环境共建共用,提升思政教育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党建引领下的学生社区文化建设与感恩、诚信等资助育人主题教育相结合,从而强化学生的价值认同。同时,未来通过“国奖”、“国励”获奖同学的事迹宣传,以身边人身边事激发学生内生动力,实现道德浸润日常化。此外,将学生在学生社区参与的勤工助学、创新创业等活动与技能培训相结合,能够有效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责任感,提升其社会竞争力。
三、优化基础设施,保障学生身心成长
(一)建设经验
1.心理健康工作室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结合学校要求,人工智能学院于校本部学生社区公寓3栋3122室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将人工智能专业技术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从“心”出发,突出“心理健康”这一要素,加强社区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建设,强化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打造具有人工智能学院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在学院内形成良好的心理育人氛围。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有效疏解负面情绪及心理压力,真正做到“心情愉悦、享受人生”。
2.党团活动室建设
以党建为“红色引擎”,聚焦思想引领、学风培育、就业服务、安全保障四大核心任务,将党建活力转化为育人动力,构建起“党建+”全链条育人体系,推进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党团活动室为学生社区提供了思想建设活动的核心阵地,将党建工作融入日常育人场景。未来将常态化开展“四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特色活动,让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交流与班团建设中扎根。
(二)育人成效
向下深扎根,方能向上成长。学生社区中心理健康工作室及党团活动室的落实,拓宽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场所,拓展了党建阵地,增强组织育人实效。在“一站式”社区活动室常态化组织开展心理主题团辅活动、朋辈辅导、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等;以及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专题组织生活会、主题微党课、主题团日活动等,扎实推进建强社区学生工作战斗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