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队伍·拓空间·稳投入·优机制————一站式学生社区心理育人体系的创新构建与成效
一、队伍保障:构建专业化、稳定化的心理育人团队
项目依托“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联动机制,组建覆盖200余名心理委员、宿舍信息员的网格化工作队伍。通过定期专题培训(如心理危机识别、沙盘游戏实操、宿舍安全管理等),提升学生骨干的专业能力,确保队伍“源头活水”与“良性流动”。2024年累计开展心理委员与宿舍长培训6场,实现心理健康护航队伍全员覆盖,成功介入心理危机事件12起,宿舍矛盾率下降40%。二级心理辅导站团队分工明确,由策划部、管理部、编辑部协同运作,指导教师统筹协调,确保活动策划、执行、宣传全流程高效运转。
二、空间保障:打造多功能、沉浸式心理服务场域
整合学院资源,科学规划心理活动室作为核心服务空间,日均开放4小时,配备值班人员负责接待和转介来访学生。活动室配备沙盘、团体辅导设备等设施,满足心理团辅、座谈交流、创意活动等多元需求。制定《活动室使用制度》《值班制度》,规范设备使用、卫生维护及外来人员登记,确保空间安全有序。此外,联动中山园、立德广场等校内场地,拓展户外活动空间,如“彩环迷阵赛”“心理游园会”等,打造“第三空间”增强学生参与感。
三、经费保障:专项支持与资源整合双轨并行
项目设立专项建设经费,纳入学院年度预算,2024年累计投入1.2万元,用于活动物资采购、团队培训及校外合作拓展。经费分配注重效益导向,如“心理绘画大赛”结合艺术专业优势,广泛征集作品86件;购买活动物资坚持“资源复用”原则,实现最大限度的成本节约。同时,积极争取校级支持与外部合作,如珠海市南水中学心理游园会获校外资金补贴2000元,实现校地资源互补。
四、机制保障:健全制度体系与动态监控网络
一是制度规范化:制定《值班制度》《宿舍信息员职责手册》等文件,明确岗位责任清单,确保工作有章可循;二是协同高效化:建立“月度例会+紧急研判”机制,学院党总支书记牵头,辅导员、班主任、心理站联动,全年召开工作会议12次,解决学生心理问题67例;三是服务精准化:构建“四级预警+满意度评价”体系,通过心理档案动态更新、参与活动满意度调研,持续优化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