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建设高校 > 北京语言大学

澜阁社区:来了!学业导师6月回顾

发布时间:2025-04-16 11:24:12 陈奕潼

六月,教师教育学院郑航、心理学院潘东旎、国际关系学院刘舒天、外国语学部东方语言文化学院荣元四位学业导师为同学们带来“陪你聊”“带你去”两个板块的学业指导,帮助同学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减压方法、讲解学术阅读的重要性和技巧、畅聊语言专业学生的跨学科发展机遇、带领同学们前往北京鲁迅博物馆感受民族英雄的精神伟力。同学们踊跃参与,受益良多。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精彩瞬间吧!

640.jpg


6月6日,学业导师“陪你聊”活动邀请心理学院潘东旎老师开展《校园静心课:正念减压指南》沙龙活动。

潘老师通过同学们的自我介绍和“PSTR”心理应激自测了解同学们的的困惑和压力水平,从压力的来源和触发因素等方面,结合个人经历,探讨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压力。此外,潘老师讲解了“正念”的基本概念,为同学们介绍了正念减压疗法。

通过自由交流、做游戏、看动画片等各种丰富有趣的形式,同学们对压力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也对自己的未来生活更加有信心。潘老师帮助同学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有效减压方法,引领同学们放松身心,从而实现心理的健康良性发展。

640 (1).jpg


640 (2).jpg

6月7日,学业导师·陪你聊活动邀请国际关系学院刘舒天老师开展了《提高学术审美,锻炼思维能力》主题讲座,与同学们分享个人学术经历和阅读感悟。在活动中,刘舒天老师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深入讲解良好阅读习惯对于学术写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阅读好的学术作品提升自己的学术审美能力。

刘舒天老师提出,写出一篇好的学术文章,在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他从专业学习方面讲述训练写作的重要性,交流分享优秀学者的文章,激励大家提升自我学术审美能力。此外,刘老师强调,同学们在阅读文献时须注重阅读摘要、导论和结论,在选择阅读内容时要选择国际权威文献以及专业学者推荐的文章和书目,同时要自我沉淀,潜心钻研,从而有效实现自我学术写作的提升。

在刘舒天老师的引导下,大家认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刘老师更进一步沟通和交流。在刘老师耐心解答中,同学们获益匪浅,加深了对于学术写作的认识。

640 (3).jpg


6月14日,学业导师“陪你聊”活动邀请教师教育学院郑航老师开展《陪你聊聊语言专业生的跨学科发展机遇》活动。在活动中,郑航老师与同学们一同深入探讨外语专业学生在职场上可能遇到的局限和困惑,并共同探索如何通过跨学科技能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活动开始时,郑航老师耐心倾听各位同学的当前状况,并亲切地与同学们进行面对面交流。郑老师分享了转专业的成功案例,强调技能提升和自我增值的重要性,她从学业转型和技能转型两方面,向同学们提出宝贵的建议,鼓励大家开拓视野、踏出舒适区,通过学习额外专业技能、发挥专业优势、争取实习机会等来拓展自我职业道路。在和郑航老师的交流沟通中,同学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了自身专业的价值,同时也在寻找突破专业局限方法的道路上更进了一步。

640 (4).jpg


640 (5).jpg

6月13日,外国语学部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日语系荣元老师带领同学们走进了北京鲁迅博物馆。本次活动中,师生共同参观了鲁迅生平陈列厅、鲁迅故居、纪念鲁迅迁居北京西三条21号100周年特展。

鲁迅生平陈列厅以“鲁迅的道路”为主题,脚步所丈量的地点为经,双手所书写的精神为纬,“绍兴”“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南京”“北京”“厦门”“广州”“上海”,八个板块渐次展开。“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同学们跟随荣元老师的脚步,追寻鲁迅先生的足迹,从青年“我以我血荐轩辕”到晚年“俯首甘为孺子牛”,感悟着何谓“鲁迅的道路”:是“踏了铁蒺藜向前进”,更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百年特展里,师生们通过“迁居西三条”“安居述天下”“离居足行吟”“遗居人宛在”等4个单元中的百余件展品,在脑海中勾勒出西三条21号院百年间的历史变迁,多维度认识了鲁迅居住于此期间的生活轨迹、文学成就和社会活动。

荣元老师还提到了文化交流的无界性,鲁迅先生拥有的是跨学科、跨语言的视野,他留下的便不仅是文字印迹,更是跨领域、跨民族的精神财富。

640 (6).jpg



责任编辑:陈奕潼
来了!学业导师6月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