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信·寻迹 | 玉渊潭畔寻红迹,实践担当铸青春
寻迹简介
睿信·寻迹系列活动聚焦入党积极分子的实践教育,通过探访红色遗迹、调研历史现场、沉浸式参访等形式,引导青年学子感悟时代脉搏,赓续红色基因。
活动概述
本期“寻迹”活动的第二站选定为北京市海淀区的玉渊潭公园。这座始建于金代的古典园林,曾为皇家御苑。
1956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正式开辟为市民公园。玉渊潭以“樱棠春晓”闻名,千株樱花绽放如霞,同时这座公园亦承载着新中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红色印记。
玉渊潭的历史使命
新中国成立初期,玉渊潭是首都绿化工程的标杆。周恩来总理曾多次视察玉渊潭周边水利建设,提出“要让首都人民有绿荫可憩,有碧水可观”。公园东侧的“八一湖”正是军民共建的成果,1956年由解放军官兵与市民共同疏浚而成,象征军民一心、共建家园的精神。
改革开放后,玉渊潭公园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2012年,公园内落成“中国少年英雄纪念碑”,镌刻几代青少年为祖国奉献的誓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地标。
红色基因的传承
玉渊潭不仅是自然胜景,更是红色记忆的载体:
1958年,毛泽东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介绍一个合作社》一文,提及玉渊潭公社社员“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鼓舞全国农村建设。
1973年,邓小平同志陪同外宾游览玉渊潭时指出:“城市发展要留绿于民,留景于民”,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埋下伏笔。
2021年,公园内设立“建党百年红色步道”,串联“初心亭”“复兴长廊”等景观,以“樱花为证,碧水为鉴”讲述百年党史故事。
“寻迹”活动纪实
在睿信书院共学会实践部成员唐千捷、叶珂莹和吴瀚森的带领下,30名入党积极分子走进玉渊潭公园。同学们漫步樱花林,聆听“八一湖”军民共建往事;驻足少年英雄纪念碑前,重温入团誓词;在“红色步道”上,通过AR互动装置“穿越”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热火朝天场景中。
春风拂过湖面,落樱翩跹如诗。这场寻迹之旅,让青年学子深刻体悟到:从“军民共建一泓碧水”到“樱花外交联结世界”,玉渊潭的变迁正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新时代青年当以春樱之姿,扎根沃土、向阳生长,在绿水青山间书写红色信仰的青春答卷!
活动感悟
周末,我来到玉渊潭公园,感受这座城市的绿色瑰宝。
玉渊潭公园不仅是一个自然美景的宝地,更是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生动体现。漫步在公园中,我看到孩子们在草坪上奔跑嬉戏,老人们在湖边悠闲地散步,还有情侣们在樱花树下拍照留念。这些场景让我深刻感受到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能拥有如此美好的生活环境,享受这份宁静与和谐。
在这里,我看到了共产党对人民的关怀,以及对文化传承的坚守。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陈马星宇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长途,我到达玉渊潭公园进行实践参观。恰逢气温回升,园中百花乘时盛放,斗色争妍,有粉、白、黄各色,层次分明,色彩活泼,春意尽显。樱花是其中的主角,或一株独立于其他树种之间,或与同类连成一片。
我在园内流连两个多钟头,久违地亲近自然,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涵。我知道,这是中国生态环保建设的结果。由此进一步意识,我们不但要做环保成果的享受者,还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将美好的自然保持下去,为走向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努力。
——彭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