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工业学院:小驿站大文化 ——“五微体系”赋能学生全面发展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4-18 14:23:31

学生社区作为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承载着思想引领、成长服务、文化浸润的重要使命。学院创新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微驿站,以“小空间”撬动“大思政”,通过“五微体系”构建,将文化建设深度融入学生发展肌理,在方寸之间搭建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立体平台。

一、党建引领下的微体系构建

在微驿站的红色文化场域中,党建不仅是灵魂,更是浸润学生心灵的源头活水。微驿站创新实施“三会一课”社区化实践,将学习搬进学生生活场景,通过书法作品展、主题海报创作等活动,使文化可视化、可感知。

“半月学”制度成为理论武装的特色品牌。每半月一次的集中学习,结合视频观摩、小组讨论、谈话考核等多元形式,使新思想学习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线上“半月学 共成长”公众号持续推送学习资料、先锋事迹,构建起“学习-实践-分享”的闭环生态,让红色理论随时可学、处处可及。

党员先锋岗的设立,让“红色马甲”成为社区最温暖的符号。学生党员参与校园清洁、消防演练、学业帮扶等志愿服务,在“微行动”中践行初心使命。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效应,使党建工作从“高大上”的理论宣讲转变为“接地气”的实践引领。

1.jpg

  二、思政教育的微体系深化

微驿站将思政教育融入社区管理的每个毛细血管。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深度谈话、宿舍走访,及时捕捉学生思想动态,将价值引导融入生活场景。专业教师则在课堂内外巧妙渗透思政元素,在知识传授中完成价值塑造。诚信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的持续开展,构建起德育实践的立体网络。“感恩家书”书写活动、“爱心义卖”公益实践,让学生在生活细节中感知诚信力量,体会感恩情怀。

三、学业指导的微体系创新

“朋辈导师”计划的实施,开创了学业帮扶的新模式。优秀学生化身“学业小导师”,通过榜样宣讲、一对一帮扶、值班答疑,构建起学习共同体。这种“传帮带”机制不仅解决了学业困惑,更传递了学习方法与成长经验,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性循环。教研室主任、专业班主任定期走进微驿站,通过“专业下午茶”“学科圆桌会”等形式,零距离了解学生学习需求,定制个性化成长方案。

2.png

四、文化熏陶的微体系丰富

微驿站里的文化气息,在“书香驿站”中氤氲流淌。“读书会分享会”“每月一书”“驿站捐书”等活动,让阅读成为社区新风尚。书籍漂流、读书打卡等创新形式,使阅读从“独乐乐”走向“众乐乐”,在思想碰撞中拓展认知边界。宿舍文化节、手工艺品展、棋类比赛、书法展示等美育活动,将艺术之美注入社区空间。学生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在展示中传递匠心之美,让社区成为美育实践的生动课堂。

五、劳动实践的微体系塑行

遵循“1+3+N”劳育理念,微驿站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三维劳育体系,联合家庭、学校和社会,拓展多元劳育路径。通过非遗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亲历花馍等传统工艺,在指尖传承中感悟民族文化魅力。“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学生深入田间地头、种植、光伏种植实践,这种“实践育人”模式,使劳动教育从课堂走向广阔天地。


责任编辑:郑兴华
太原工业学院创新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微驿站,以“小空间”撬动“大思政”,将文化建设深度融入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