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厚积薄学强党性,建基筑梦新征程|系列微党课|弘扬传承科学家精神 争做科技强国追梦人
卷首语
为充分发挥辅导员、学生党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关键作用,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向深入。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组织15名学生辅导员、学生党员代表共同录制“厚德博学强党性,建基筑梦新征程”——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微党课。通过微党课这一党课的创新形式,用“讲起来”的方式,以鲜活生动的宣讲、透彻深入的解读,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在青年学生中讲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圆梦故事;在青年学生中展现北建大发展历程中的光荣事迹;引领青年学生共同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豪迈誓言,成长为适应首都未来发展需要的规划师、设计师、建筑师和卓越工程师。
弘扬科学家精神
培育创新文化
科技兴国,服务人民
弘扬科学家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
说到科学家相信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科学家的伟大事迹已经深入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其中“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这些由前辈们树立的科学家精神,已经成为我们每一位青年学子科研学习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培育创新文化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钱学森的这句话说出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共同心声。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他们用满腔热血将科学家精神中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贯彻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别人都有自己的大设备,我们没有,我挺想试一试。”1993年,有科学家曾提出要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听到这个消息后这样想。这一试从壮年到暮年,22年光阴似箭。
口径达500米,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八个鸟巢体育场的中国天眼,终于建成。从钱学森、邓稼先等老一辈科学家,到南仁东、黄大年等新中国培养起来的杰出科学家,面对科研,他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将科学家精神中的创新精神贯彻到底。
说到顾方舟大家可能不熟悉,但是如果提起“糖丸爷爷”,大家一定会想起来自己儿时吃过的小小糖丸。就是这颗小小的糖豆,庇护了中国几代儿童的脊梁。
2000年10月,时年74岁的顾方舟,在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随后,世卫组织宣布中国为无脊灰状态。为了这一天,顾方舟先生和他的团队奋斗了四十多年。
多年前,结婚才五年的邓稼先就告别妻子和幼子,开始隐姓埋名,与家人聚少离多的生活,为我国科技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因为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们的埋头耕耘,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才有了我们如今引以为傲的大国崛起。
科技兴国
港珠澳大桥通车,举国欢庆,在设计和建造的14年当中,共有21家的企事业单位,展开了51项的专题研究,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
载人航天、嫦娥探月,蛟龙潜海。
回想起这些振奋民族精神的科技时刻,我们无法记清每一张年轻的面孔,也无法说出每一个科学家的姓名,但我们知道,他们中的每一个都不可或缺。正是中国科技工作者极致攻关,团结协作,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做祖国的栋梁,地质宫五楼的灯,源自前辈们的薪传,永不熄灭。
这是感动中国写给黄大年的颁奖词。他不仅是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更是令人敬佩的教育工作者,用殷切的眼光关注着年轻人,用赤诚之心感染着年轻人,这是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科学家们身上共同的特点。
也正是科学家身上的这种育人精神给我们青年学子提供了精神上的指引,让我们在面对刚进入科研领域的学弟学妹们能够做到倾囊相助,将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承下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这些汇聚而成的科学家精神,是完善我国科技创新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青年学子更应以科学家精神为指引,立下“科研报国”的铮铮誓言。扎实学好专业知识,牢固树立创新理念,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不负青春韶华,不负使命担当。
主讲人介绍
朱家皓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中共预备党员。在校期间曾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省赛二等奖等奖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赛三等奖等。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