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建立先锋三站,坚持四维协同,打造校企共育“一站式”学生社区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抓手,创新提出“先锋三站”驱动、“四维协同”赋能的实践路径,打造校企共育、职教特色鲜明的学生社区育人新模式。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动思政力量、专业力量、企业力量下沉社区,将学生社区建设成为“三全育人”的重要阵地。
一、“先锋三站”驱动,构建社区育人新引擎
(一)辅导员先锋工作站,强化思政引领
在社区设立辅导员工作站,制定《辅导员工作站建设管理办法》,构建分层次、分类别的辅导员培训体系,形成“育人者先自育”的长效机制。工作站通过“辅导员月度育人工作清单”“思政创新沙龙”等活动,协同校内外资源,打造“辅导员搭台,全员唱戏”的育人格局。在社区举办“书香电科”读书分享会、“就业面面观”主题微思政课、“我们的二十四节气”共享厨房手工活动以及“后勤有约”服务座谈会,将青年学生成长的困惑在社区解答,将社区打造成学生生活、学习的温暖“后方”。
(二)成长导师先锋工作站,深化校企协同
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成长导师团,成员由企业负责人、大国工匠、心理专家、职业生涯规划师、法治辅导员和关工委老同志担任,为学生提供全时、全域成长帮扶,打通思政教育工作“最后一公里”,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校院协同、校企联动”的社区讲堂制度,在社区工作站开展“师生茶话”“职教认知工作坊”等活动,推动企业导师与学生“一对一”结对,邀请行业大师进社区分享职业经验,将职业素养培养融入日常,年均覆盖学生5000余人次。
(三)学生党团先锋工作站,激发朋辈示范
设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功能型党支部,以功能型党支部凝聚育人合力。成立7个学生党团工作站,建立“网格化责任体系”,引导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担任宿舍助理、班级助理,协助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站年均组织志愿服务200余场,覆盖社区学生100%,形成“自我教育、服务奉献”的实践育人品牌。学生骨干常驻社区,及时将学生的“急难愁盼”问题反馈至辅导员工作站,辅导员工作站将“需求清单”落地执行优化改进,转化为学生的“满意清单”,增强育人实效。
二、“四维协同”赋能,打造社区育人新场域
一是筑牢理想信念教育,强化政治引领、价值引领、文化引领,上好“行走的思政课”“驻扎式思政课”“滴管式思政课”,引导学生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职教新人。实施“培根铸魂工程”,组建青年党团理论宣讲团,每月开展“社区主题”宣讲,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六个一”活动,覆盖全体学生。通过发展对象理论学习班、红色观影等载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二是强化职教认知与职业认同教育,建立“职教认知-职业认同-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四级素养提升体系,以“三典三赛”(开学典礼、技能大赛等)为抓手,开展职业规划大赛、校企联合实训等活动。如与北汽新能源共建“职教认知实践基地”,年均组织学生参访企业50余次,强化职业认同。三是提升综合素质教育,修订《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办法》,将劳动教育、美育实践融入社区活动。设立“劳动实践育人清单”,开展“工匠精神涵养月”“文体艺术节”等品牌活动,学生参与率达95%以上。四是拓展人格塑造与心理健康教育,构建“1室7站”心理育人空间,将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延伸至社区。实施“心理疏导在深度辅导中的应用”课题研究,年均开展“阳光大讲堂”20场,团体辅导员30场,服务学生8000余人次,有效提升学生心理韧性。
三、校企共育,深化产教融合
学校与20余家知名企业共建实践育人基地,挂牌“社区科技创新工作坊”,推动技术技能与工匠精神融合,将“挑战杯”“振兴杯”职业规划大赛等备赛展演训练常驻进社区。生物工程学院独创复合小浆果红酵素发酵工艺,为多家生物科技公司提供技术转化,学生项目荣获全国“挑战杯”主赛道一等奖。通过“职教文化+红色文化”双融合,探索“五维素养”实践育人范式,《基于“职教契合型——时代新人”五维素养模型,探索全链式实践育人新路径》获批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以“先锋三站”为引擎、“四维协同”为路径,探索出一条职教特色鲜明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之路。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推动校企共育向纵深发展,为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北科职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