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对“化”青春:党建引领的院系学生社区育人品牌打造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学院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质增效的背景下,积极响应学校《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提质增效方案》,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度融合化工专业特色,精心打造了“对‘化’青春”学生社区育人品牌。该品牌实现了党建和思政教育、专业服务与社区管理的有机融合,构建了“党建旗帜鲜明、专业特色凸显、社区场景生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立体化育人实践模式,为学生全面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光芒。
一、话——党建引领下的思想对话新平台
建立“学院党总支-学生社区党支部-党员工作站”三级联动机制,横向挂牌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宿舍,纵向以专业群为单位,将化工学院667间宿舍、2200名在校生纳入网格化管理,聘请党员教师、学生党员为网格员,全面参与社区管理,建立“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的快速响应机制。
领导班子、党支部书记将“三会一课”融入学生社区,全年举办专题党课、党校培训等理论学习20余场,定期在学生社区开展“对‘化’青春——书记面对面”等活动,实现党建与学生社区的双向赋能,夯实思想根基。
邀请辅导员、名班主任、网络教育名师等四间思政工作室入驻。成立“一站式”社区服务站,为社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心理咨询等服务,累计解决学生诉求180余条,开展咨询指导1500余小时,做到学生管理“全覆盖”、学生服务“零距离”、学生诉求“快响应”,打通思政工作“最后一公里”。
二、划——专业赋能下的成长规划新路径
构建“学生社团-学生社区-双创基地”三类实践平台,依托教师党支部的专业优势,通过实验室开放日、专业科普讲座、校企联合实践等活动,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育人素材,举办“化学与生活”学生实践作品展,展示制作的香皂、精油、光伏小车等实践作品;制作手机支架、水杯等参与科教城消防作品展示活动,收获现场即刻“定制”的高度认可,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邀请专业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分专业开展“对‘化’青春——破就业迷障”交流活动,围绕实习、就业、升学话题与学生共话成长,回应话题80余条。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劳模、优秀校友举行“生涯工作坊”、“就业加油站”、“劳模进校园”等活动,年均举办创新创业训练、生涯教育等活动30余场,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和职业规划指导。
三、化——学生自治下的家园文化新风尚
“一站式”学生社区既是生活园地,更是“家庭空间”,构建“学生宿舍-社区网格-项目团队”三级自治体系,鼓励学生参与社区管理与活动策划,形成“学生主导、学生执行、学生受益”的良性循环。学生自主开展“燃五四星火,铸青春担当”“宿舍映像、青春化卷”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了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增强了党建和思政融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学生社区党支部组织开展“对‘化’青春——解码成长方程式、解密心灵密码”等交流活动15场,参与学生300余名,学生深度交流200余小时。“对‘化’青春”栏目搭建起师生间全新的对话桥梁,构建起社区“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切实将“为学生办实事”的举措落细落实,以实实在在的行动积极回应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多元诉求。
学生党员创新地设立社区学生议事机制,定期召开座谈会,聚焦社区建设、文明创建等议题广泛征集学生意见,充分倾听心声,为满足联合培养本科学生的需求,设立了“考研自习室”,营造良好备考环境,助力本科班考研成功率达60%。
学生社区党支部与椿桂坊社区等进行支部共建,组建“七彩化工”志愿服务队,开展“安全用药”科普活动、“毅”路童行志愿活动;70余名社区成员分别前往霍尔果斯、青海等地开展社会实践,累计行程超2万公里。为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做好志愿服务记录,设立“星火红色积分”,作为党团发展的重要依据。
“对‘化’青春”育人品牌作为化工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巧妙融合了党建、思政、专业及学生自治力量,构建了具有化工特色的学生社区育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