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紧抓四个就业“维度”,全面促进 2025届英语专业毕业生充分就业
为应对复杂就业形势,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创新构建“模范引领、精准施策、资源拓展、多元赋能”四维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促就业工作格局。
一、模范引领,全员联动凝聚就业合力
学院建立“领导班子包保+导师协同+党员示范”三级联动机制。学院全面摸排毕业生中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低保家庭学生等,院领导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实行“一生一档”“一生一策”动态管理。
(2025届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推进)
辅导员通过谈心谈话,了解该生就业意向,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通过了解该生基本情况,根据特长帮助其修改和完善简历;多渠道搜集就业信息,有针对性地转发给该生,并提醒其积极投递简历;传授学生面试技巧,帮助其提前准备;指导填写并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提醒入职后的注意事项;与学生保持联系,询问近期情况。同时,学院还建立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位论文指导教师要关注本组毕业生求职就业状态,为其提供信息,对其进行督促,每周向学院汇报,学业就业两手抓,以此形成全员服务就业合力。此外,积极动员、鼓励毕业生中的学生党员充当“领头雁”,树立朋辈榜样。
(通识学院开展模拟面试体验教学)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开展外贸模拟展销会)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举办“一站式”学生社区教学技能大赛)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
(2024“外研社·国才杯”英语演讲大赛校园初赛)
二、数据赋能,精准匹配提升人岗适配
全方位收集信息,准确掌握毕业生实习、就业相关情况。作为毕业班辅导员,利用工作之余,进社区、进班级、进宿舍,通过与毕业生逐一谈心谈话,实现全覆盖,并与部分学生家长通话,尽可能地去了解班级中所有毕业生的基本情况、生涯规划、求职意向等就业相关思想动态,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动态,鼓励毕业生以积极心态直面就业。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台账式管理,实时更新毕业生求职、就业、考研、考公动态。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召开2025届毕业生就业动员会)
(辅导员谈心谈话促就业)
创新方法,多平台、多渠道加强就业信息发布。建立未就业学生QQ群,为学生及时提供就业资讯,每日推送岗位信息,邀请企业HR入群分享招聘信息、提供招聘咨询,形成每天早晨8:30到晚上8:30的“12小时就业服务圈”。对于群内已就业学生,辅导员第一时间发表祝贺,并将该生移除群,给其他未就业学生树立榜样的同时也让其形成心理落差,有效改善了部分学生“懒就业”的思想状态。
就业资源与个性化匹配:实施“精准画像+分层推荐”策略。细分毕业生就业意向(如教育机构、外贸企业、文化传媒等),结合企业用人需求绘制“岗位能力图谱”。 针对外语类岗位区域分布特点,拓展长三角、珠三角企业资源库,重点对接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
(2025届未就业学生信息跟踪台账)
(2025届未就业学生加油群)
三、校企协同,产教融合拓宽就业渠道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积极联系有能力的校友参加学校讲座、报告会,分享就业经验和心得,鼓励号召就业企业优先为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积极开展书记院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毕业生拓展就业市场,学校负责人深入企业,就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实习就业等工作进行调研交流,并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为进一步帮助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学院要主动联系,积极邀约用人单位进校开展专场宣讲、招聘会。在此期间,学院能够主动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再根据毕业生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搭建就业桥梁。同时根据安徽省外向型经济需求(如跨境电商、国际文旅),增设商务英语(跨境贸易方向)等细分模块,强化“语言+商务+技术”复合能力培养。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赴合肥爱秀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开展访企拓岗暨授牌签约仪式)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赴湾沚区志华教育开展访企拓岗行动)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赴芜湖市教育培训协会开展访企拓岗暨实习基地共建座谈会)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赴弋江区商务局洽谈校企合作)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赴义乌访企拓岗)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学工队伍赴柳絮托管中心开展访企拓岗活动)
四、多元赋能,全程指导强化就业竞争力
为考研、考公、考编学生提供专用自习室,创建学习交流微信群,用于发布权威资讯、共享复习资料、开展网上备考指导等。邀请知名企业高管、优秀校友、优秀学生代表参加各类相关专题报告会,以此助力毕业生就业。
(义乌市卓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到访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开展校企合作座谈会)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2025届英语专业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立足文科专业难点,针对外语类学生就业面临的“岗位匹配度低”“实践能力弱”“职业规划模糊”等问题,实施精准就业服务:就业困难学生“包保责任制”、“3+1”跟踪机制(辅导员+导师+校友)、行业专场招聘会(教育/外贸/等)。创新构建“四维度”就业促进体系,依托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专业适配—能力强化—岗位对接—持续赋能”全链条就业服务模式,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