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以理·以文促进跨文化交流—— 来华留学生管理与中外交流育人工作案例
丝路书院(国际教育学院)秉承“平正达礼 厚学敏行”的院训,自成立之日起便承担全校俄语教学、中外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等工作。通过构建“书院+学院”、“通识+专才”教育相结合的育人体系,依托中澳、中俄、中加等合作机构和项目,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优质的教育资源;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和 “高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培养具有较强语言应用能力、较强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又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技能型人才。
一、目标明确
丝路书院在推进中外青少年人文交流的过程中,秉持 “合古今中外为师”的教育精神,既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又为中外学生提供更多与世界对话的契机,让各国学生在多元化的交流过程中看到自己真实的成长;在与国外合作院校互通有无的过程中,构建出极具实效性的互动机制,让校际交流深入学生日常学习与教师日常教育工作中。
二、具体做法
2024年,丝路书院中外人文交流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全年相继组织开展“中文+职业技能”项目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南乌拉尔人文师范大学夏令营;“中文+职业技能”项目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陶里亚蒂国立大学秋令营;“汉语桥”项目蒙古国陶立特中学来华团组冬令营;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骨干教师研修交流;暑期赴俄罗斯夏令营等工作。组织学生赴俄进行留学政策宣讲并持续做好目前在俄的近110名学生的政策咨询、就业推荐、升学服务、安全提醒等工作。
(一)负责学历教育留学生管理育人工作
2024年10月,我校迎来13名2024级学历教育留学生,该批留学生来自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南非、津巴布韦和马来西亚等国。辅导员姜佩龙、张晓远老师在进行留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利用书院外语沙龙平台,将中外学生聚在一起共同提升外语口语水平,增强其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活动期间中外学生通过双语对话交流、文章朗读纠正彼此发音,还运用汉语、俄语和英语开展情景对话并上台展示。此类活动通过构建良好的语言环境有效激发中外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及动力。
2024级学历教育留学生入校
(二)举办“中文+职业技能”系列学生交流项目
2024年5月,9名来自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的留学生到校开始为期2个月的培训。为了确保这些远道而来的学子能够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关怀,我院提前选拔并培训具有较好俄语、英语基础的国际事务学生助理,以期帮助留学生更好适应校园生活。
2024年8月,我院举办“中文+职业技能”项目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留学生夏令营。南乌拉尔国立人文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安德烈·亚历山大洛维奇、学前教育学院院长伊琳娜·尤里耶夫娜一行7人参加了夏令营。在校期间,我院通过开设汉语学习课程,为中外学生提供双语学习平台。
2024年10月5日至14日,我院举办“中文+职业技能”项目俄罗斯师生秋令营。俄罗斯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陶里亚蒂国立大学师生共16人参加了秋令营。秋令营期间,我校与乌拉尔国立交通大学联合车队、陶里亚蒂国立大学车队参加了2024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赛后,中俄学生使用汉语、俄语、英语交流比赛感受、车辆设计制造理念以及驾驶技巧等感兴趣的话题;我院在秋令营期间还组织俄罗斯师生前往“世界文化遗产”洛阳龙门石窟、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等地感受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河南的风土人情。俄罗斯学生阿纳斯塔西娅表示,赛车场上的同场竞技、校园里的分享交流、研学中的所见所闻都让她受益匪浅,终身难忘。
俄罗斯高校到我院展示方程式汽车设计作品
(三)承办教育部“汉语桥”项目学生交流活动
2024年11月18至26日,我院举办“汉语桥”项目蒙古国陶立特中学来华团组汉语学习及中国传统文化体验交流活动。此次活动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我院承办,共有12名来自蒙古国陶立特中学师生参加。11月21日,“汉语桥”项目蒙古国陶立特中学来华团组来到我校科创楼706房间非遗工作室,了解木版年画的艺术价值,亲身体验制作过程。蒙古国学生表示:“看似简单的一幅年画,它的制作却分为复杂的四个步骤,今天体验了制作朱仙镇木版年画步骤中单色的印刷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非遗木版年画的独特魅力,希望能有更多机会进一步了解中国非遗文化,体验其中的神奇与奥秘。”
丝路书院学生向蒙古国学生表演古筝演奏
(四)参与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骨干教师来华交流活动
2024年11月19至30日,我校举办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骨干教师来华交流活动。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华布留多夫•安东一行16名骨干教师通过此次培训,通过参加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课程和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提升其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我院学生在此次交流活动中担任生活语言翻译等志愿服务工作,并有俄方教师陪同前往登封、开封等地体验中原文化。
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骨干教师来华交流
(五)组织学生赴俄罗斯体验异国文化
2024年7月,丝路书院组织学生赴俄罗斯参加夏令营活动。学生先后前往俄罗斯国立交通大学、莫斯科国立大学、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体验俄语语言课与实践课,感受俄罗斯高校的文化与教育形式。此外,夏令营还安排学生参观游览红场、圣瓦西里大教堂、冬宫、彼得保罗要塞等著名历史文化景点,使同学们切身体会中俄两国在生活环境、社会氛围、教育体制之间的不同,深刻认识到世界文化文明的多样性,拓宽了国际视野,收获了宝贵的知识和经验。
丝路书院学生赴俄罗斯夏令营
三、效果启示
(一)坚持开放包容,以情促趋同化发展
在对留学生的管理和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面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格的人,我们应该包容、尊重外国留学生的风俗习惯,承认文化的差别,但是并不是要放弃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在彼此理解与尊重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留学生管理制度和网络舆情危机应急机制,引导留学生合理与理性的表达诉求,同时必须加强法制、中国国情教育,让留学生了解中国法律、国情,并引导其融入我国校园文化。
(二)因“事”制宜,以理晓留学生群体
面对留学生群体所发生的问题,注意因“事”区别处理方式,日常管理中,若违反校规校纪必须严格按规章制度处理,树立底线思维,通过严格管理,全面关注留学生的思想动态,过程中要对留学生的各种背景资料全面的了解。原则问题上不分年龄、文化、宗教等做到人人平等。在中外文化交流活动中,工作组织人员应当针对不同的事件,首先排除安全隐患,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处理相关事宜。
(三)深度融合,以文促学校国际化发展
来华留学教育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承担着传播中国理念、制度、文化等的重要任务,在推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和培养跨文化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一直以来,我校积极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多项国际教育合作工作,通过搭建中外学生交流互动的平台,充分发掘其在师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和国际理解力提升中的价值。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继续用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鼓励留学生增进对于中国文化、中国制度的了解,不断推进其对于中国价值的文化认同,这样才能真正让来华留学教育助力学校的高质量发展,真正让来华留学生融入中国校园、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