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匠心育人,构筑特异体质学生关爱体系 ——“一站式”学生社区帮扶工作的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3-12 14:23:00 邱桂芳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关系着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近年来,随着"双高"建设的深入推进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全面实施,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入学机会不断扩大,生源结构日趋多元。在这一背景下,特异体质学生群体逐年增多,他们既是教育公平的重点关注对象,也是高校育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关心、关爱、关注特殊群体,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社会"。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理应以"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己任,担负起关心关爱特异体质学生的重要责任。我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积极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持"以生为本、精准施策"的工作理念,创新构建多维度帮扶体系,探索形成了具有示范性和推广价值的特异体质学生关爱工作模式,书写了一曲育人育心的动人篇章。



党建引领,健全帮扶工作机制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特异体质学生帮扶工作,成立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校院两级联动机制。一站式学生社区党支部设立"特殊学生关爱工作站",组建专业化帮扶团队,整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医务人员等多方力量。

建立学生党员"一对一"帮扶机制。选拔优秀学生党员担任特异体质学生生活助理,开展日常陪伴和学习帮扶。每月定期开展"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经验分享会、心理辅导、素质拓展等形式,增进交流互动。同时,建立帮扶档案,记录帮扶过程和成效,形成长效帮扶机制。

制定《特异体质学生帮扶工作实施细则》,明确帮扶对象筛查、需求评估、分类帮扶、效果评价等工作流程。建立每周工作例会和月度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帮扶过程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定期开展帮扶工作培训,提升帮扶团队专业能力,确保帮扶工作质量。





多维赋能,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



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建立起全方位帮扶服务体系。

一是做好住宿保障服务。设置无障碍宿舍,配备专业床具和辅助设施;安排就近住宿,方便往返教学区;定期开展宿舍环境改造和设施维护。针对不同类型的特异体质学生,采取个性化住宿安排,如为行动不便的学生配备扶手、坡道等无障碍设施,为视力障碍学生提供盲道和语音提示系统等。

二是强化学习支持服务。建立"一对一"学业帮扶制度,安排优秀学生担任学习伙伴;开发适应性教学资源,提供课程录播和在线辅导;协调任课教师提供个性化辅导和考核方案。同时开展学习技能培训,帮助特异体质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建立学习资源共享平台,汇集各类学习材料和辅导资源。

三是完善心理健康服务。配备专业心理咨询师定期开展心理评估和疏导;组织心理互助小组,促进朋辈支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积极心态。设立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及时响应心理危机干预。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增强学生心理韧性。

四是提供医疗康复服务。与校医室建立绿色通道,提供定期体检和医疗服务;聘请康复师指导科学锻炼,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建立健康档案,动态跟踪身体状况。引入先进康复设备,开展专业康复训练。建立应急救援预案,确保突发情况及时处置。



典型案例,彰显帮扶实效


我校人工智能学院2023级动漫1班学生小兰。入学前,社区服务中心提前了解其身患重度脊椎侧弯情况,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入学后,为其安排教学楼附近的无障碍宿舍,配备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床具和课桌椅。

帮扶团队开展精准帮扶:学生党员小欣担任生活助理,协助日常起居;心理咨询师每周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建立自信;康复师指导科学训练,改善身体状况;辅导员和任课教师提供学习支持,确保学业进步。

经过一年帮扶,小兰各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学习成绩位列专业前30%,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获得校级"自强标兵"称号。目前担任特殊学生互助会会长,用自身经历激励他人。小兰的成功案例充分证明了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持续推进,完善长效机制

1


一是优化帮扶机制。完善特异体质学生信息库,实现精准识别;健全评估反馈机制,提高帮扶实效;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帮扶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及时改进帮扶工作。

2


二是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帮扶团队专业培训;引进先进康复设备和技术;开发智能化服务平台。组织帮扶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服务水平。建立帮扶工作激励机制,调动工作积极性。

3


三是扩大帮扶覆盖。拓展帮扶对象范围;丰富帮扶服务内容;创新帮扶方式方法。积极探索"互联网+"帮扶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远程帮扶服务。建立校外帮扶资源库,整合社会力量参与帮扶。

4


四是打造示范样板。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建立帮扶工作标准;形成可复制模式。开展帮扶工作研究,提炼工作规律,形成理论成果。建立帮扶工作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共享。



创新发展,探索帮扶新路径

1


一是构建智慧帮扶平台。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能化帮扶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分析,实现帮扶需求精准预测和资源优化配置。开发移动端应用,为特异体质学生提供便捷服务。

2


二是开展能力提升计划。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特异体质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创新创业指导,帮助学生发掘自身优势。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供就业指导服务。

3


三是搭建社会支持网络。与校外专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入优质帮扶资源。发动校友企业提供实习就业机会,拓宽发展渠道。联合公益组织开展关爱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通过以上措施,“一站式”学生社区正努力为特异体质学生打造温暖港湾,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创新工作方法,完善服务体系,为特异体质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责任编辑:王军杰
关心、关爱、关注特殊学生群体,“一站式”学生社区建立起全方位帮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