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数据赋能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变革

发布时间:2022-08-31 11:28:46

大数据赋能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变革

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变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入研究落实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课题对高校思政教育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聚焦靶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学生“一站式”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承载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的应用,整合分类梳理平台提供的精细化管理数据和精准化服务数据,逐步建成多级指标体系,实现数据建模的自动化、实时性,动态分析与整体把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探索精准识别、精准画像、精准供给、精准追踪、精准评价,逐步实现大数据支撑下的“精准思政”。






背景与思路

01

高校思政工作的时代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5G等现代信息技术方兴未艾,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人类发展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健康、智能、品质和便利,这些新技术和新理念也正在广泛深入地推动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这迫切需要我们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02

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需求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日趋多样化、精细化,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学生工作队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各项事务性工作,难以聚焦思政教育主责主业。资助系统、就业系统、第二课堂成绩单等学生工作相关的管理平台相对独立,不能完全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学生工作信息化“一盘棋”的格局尚未形成。

03

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行为更加多元鲜明,突出表现在自主化、个性化、网络化、开放化,这对学校的管理服务和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成长背景、学习、生活、社交等情况差异较大,群体细分更加多元,个性需求持续增多,对菜单式多样化应用、个性化需求显著增加,辅导员、管理者预警预防学业困难、心理异常等行为轨迹,开展精准化、个性化的指导和深度辅导也迫切需要让学生独立个体、类别群体的日常学习生活等行为轨迹的大数据“活起来、联起来、用起来”。

设计与实施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依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数字思政精品项目培育计划”,应用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坚持平台载体、内容服务、数据应用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学生“一站式”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在平台运营的基础上构建并优化数据挖掘和数据分析算法模型。宏观层面对学生群体开展群体画像,对多维度教育评价指标进行表征和态势分析;微观层面对学生个人成长动态进行监测,开展个性化成长测评、成长规划、成长引导,引导学生自我评判,自我激励,主动参与,主动成长。逐步实现思政教育的精细管理、精准研判、精确发力。

01

建设“一站式”学生管理服务平台,打造智慧学工

平台坚持以辅导员、班主任等一线学生工作者和学生用户的需求为中心,突出科学管理和精准服务。以统一的平台向师生提供集学习生活、管理服务、教育教学于一体的互动应用,实现移动端和PC端同步,提升优化用户体验,实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全上线。

一是通过平台实现涵盖学生基本信息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学工队伍信息管理等功能,分级分类向用户提供信息一键查询和维护功能。建成一个完整准确的学生基础数据库和学工队伍基础数据库,畅通学生管理服务的数字化资源供给和调用,促进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解决学工系统数据源与数据孤岛的问题,助力辅导员等学生教育管理一线工作人员从繁琐的数据填报、信息统计等基础工作中解放出来,聚焦思政育人的主责主业。

二是通过平台实现学工通知消息的精准定向推送,学工日志的智能管理,学生对辅导员、班主任进行评议评价,学校对教学院(部)年度学生工作进行考核等功能,覆盖整个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流程,最大程度实现学生工作的信息化、无纸化和规范化,提升工作效能。

三是通过平台实现涵盖学生迎新、毕业离校、学情分析、日常纪实等覆盖学生成长全周期的智慧管理,适时向学生工作队伍定向推送学情预警、疑似异常预警等信息,便于学生工作队伍实时、动态掌握学生的成长轨迹,提前预防,减少事后“灭火”的被动工作,进一步发挥辅导员深度辅导的工作效果。

四是通过平台实现涵盖学生线上奖助贷勤补服务,对接学校各职能部门,面向师生提供自助查询、打印等日常生活服务的应用端口,提高学生事务工作的“主动性”服务意识,推进事务管理流程再造,通过提升用户体验,增强用户粘性,进一步丰富平台的数字教育资源,实现动态、个性化的服务供给,提升平台的吸引力,助力学工队伍开展综合发展指导,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智能化升级。

02

基于平台大数据,构建精准思政育人体系

在“一站式”学生管理服务平台经过周期运行和完善的基础上,实现学校思政教育全要素集合,采集分析平台运营产生的精细化管理数据和精准化服务数据,初步实现学情预警、轨迹预警、数据分析应用等功能。同时,进一步探索挖掘覆盖学生成长全周期的大数据,对学生个体的思想引领、管理服务、素质拓展、能力提升、知识获取等各种需求做出智慧响应。重点聚焦学生培养全过程,强化部门之间的协作,开发学生状态监测与预警系统,以学生大数据为抓手,不断推进完善“三全育人”体系。

一是精准识别,预警指标精准定位特殊群体及预警级别。为推动思政教育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基于学习指数、异常行为、生活习惯模型,建设了数据驱动下的学生状态监测与预警平台,汇集分散在各部门系统中学生培养全过程、全方位的数据,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分析学生状态,像雷达扫描一样,综合运用德尔菲法的调查结果,从成绩、态度、第二课堂、安全和生活五个一级指标、十四个二级指标建立学生基础数据库、搭建学生监测预警平台、进行蓝橙红三级预警,通过整合兼容“各为其主”的数据,精准识别存在的风险指标,科学定位具有高风险的特殊群体及其预警级别,为实现育人过程精准奠定基础。

二是精准画像,预先研判异常行为以精准防范安全隐患。经过快速、全面、准确收集和处理学生思想行为状态数据,深度挖掘数据中的隐匿信息、实时信息和延展信息,实现对学生群体和个体特征的精准画像。利用图表、示意图等直观可视化方式,精准展示思想行为变化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趋势。辅导员结合前期掌握情况,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为事中,加强过程干预,预防高风险个体行为和群体事件。

三是精准供给,“五大支持系统”精准服务学生成长。基于监测和预警数据的分析结果,精准构建帮扶、支持系统,即优秀学生助推系统、沉迷网络学生帮控系统、学业困难学生帮扶系统、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系统、心理问题学生帮助系统,对重点人群和薄弱环节加强分类指导和因材施教,构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衔接、相补充、相融合的育人体系,推动实现思政工作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四是精准追踪,动态监测数据变化以适时调整思政措施。基于实时监测数据,对比采取思政措施前后,学生思想行为状态数据的变化,及时研判干预效果、调整干预措施,对于效果不明显的措施进行及时调整,筛选出更为有效、学生更易接受的措施进行推广。基于大数据进行动态追踪,使线上和线下互联成为可能,对于分阶段和整体性落实思政举措,实现针对性、全时性、实效性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五是精准评价,实现对思政工作的精准评估和动态反馈。学生状态监测与预警平台能够动态、实时呈现出管理服务中的薄弱环节,对不同时段、不同场域下作用于学生的措施成效进行分段研判和改进优化,一方面对于从整体上掌握学生群体的思想行为特点和变化趋势提供支撑,另一方面能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指标化、显性化的评估和反馈,从而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质量。

成效与经验

01

通过打造智慧学工,奠定了精准思政新模式的基础

一是实现了一站式服务。建设“一站式服务大厅”,在线办理活动场地借用、心理咨询预约、毕业生离校手续等学生事务,实时获取各环节办理情况及拥堵程度,极大地简化了学生办事流程,进一步促进高校管理服务模式的改革创新,打通思政育人“最后一公里”。

二是平台的有效运营,缩短了学生工作链条。依托数据采集系统,省时、高效获取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数据信息,缩短了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减少了辅导员教育准备工作中的时间损耗。截至目前,依托监测预警系统,累计向辅导员推送近2亿条数据信息,大大减少了辅导员收集、核实数据的时间成本。

三是能够为实时动态预警异常情况提供了大数据支持。对学生个体的多类实时数据进行精准化特征描述,了解学生学习、生活规律,对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异常变化进行预警式感知,使学生管理从后置性应急管理到前置性预警引导转变。

02

借助大数据赋能,提升了思政育人精准度

一是契合学生特征。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群体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的目标。学校精准思政育人平台,将高校群体性教育与大数据相结合,挖掘学生群体的潜在特征,找到学生群体的共有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体性教育。基于学生个体精准的思想行为状态所形成的学生精准画像,为辅导员针对性开展分类指导和精准追踪工作奠定基础。

二是防止认知偏差。基于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连贯客观地挖掘和研判学生思想行为动态,打破了传统模式下,思政工作者个人观念、经验等对工作带来的选择性和倾向性,从而造成信息认知偏差。依托精准思政体系所开展的辅导员工作案例,《深入学生“主场”,攻坚困难“阵地”——以“我请导员来做客”活动为例》《先声宣讲领航青春实践,红色基因传递信仰力量——学生党建“先声”讲解团例谈》在2021年度全国高校思政工作案例评选中获得一等奖,《“三有三化”型研究生纵向党支部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获得二等奖,一等奖获奖数量并列全国高校第一。

三是打破信息孤立。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数据管理平台存在着重复建设、数据共享壁垒高筑、数据资源服务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基于监测预警平台建立的大数据信息库,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数据联动、信息共享的大思政格局逐步实现。截至目前,预警指标汇聚了6个部门、9个系统、25个接口的数据,每天用于学生预警数据总量为1700余万条,实现了思政工作各层级、各部门间的协同合作。

03

依托思政育人体系的精准化,增强了思政育人实效

一是学分预警持续下降。通过采集学生行为数据与学业成绩数据,预测学生具体课程挂科以及学业预警的可能性,实现对学生异常行为的预先感知和及时干预。自平台启用以来,全校学分预警人数和预警比例逐年降低。2022年3月,全校学分预警人数932人,相比同期减少302人,预警比例减少1.60%。

二是学生资助更加精准。通过消费行为数据,侧面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准确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贫困生等级认定、助学金评定提供科学化参考。自平台启用以来,累计识别家庭贫困学生5000余人,识别家庭突遭变故学生近100人,切实破解“资助对象认定难”“资助比例一刀切”等问题。

三是学生安全更有保障。通过分析学生行为数据,提前预知学生个人状态,准确判断学生个体“心理抑郁”“学业困难”“经济困难”“人际障碍”“就业困难”等的可能性,将后置性应急管理转移到前置性教育引导,从而提高教育管理的有效性。自平台启用以来,学校未发生因管理、心理问题产生的安全责任事故。

四是思想引领更有成效。通过分析学生关注热点和思想行为轨迹,围绕焦点、热点,深入实施主题教育,以“四航工程”为统领,分年级开展“明礼诚信”“修身明德”“理想信念”“成才报国”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入学教育,开设“启航课堂”,组织开展“书记思政课”和“校长思政课”,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家国情怀,激励追求卓越。学校已有2个学生党支部入选“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名单,2名获评“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名单;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吴彦达登上了《人民日报》,教育部网站刊文《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着力提升网络思政育人实效》,宣传报道网络思政工作经验和成效。

五是学生就业更加充分。通过智慧服务平台,精准推送就业信息,促进“校、企、师、生”四方有效沟通衔接。2021至2022年,全国疫情期间,学校共举办23场大型网络招聘会、688场空中宣讲会,发布就业岗位招聘信息56万余个,学校2021届毕业生离校时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0.72%。通过平台开展的就业价值引领效果明显,毕业生主动到新疆、西藏等基层单位就业和留鲁就业创业的人数逐年增加。

成效

01






《数字化助力,探索学生“一站式”管理服务平台建设》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数字思政精品项目培育计划”立项。

02






基于数据驱动下的学生状态监测与预警平台指标设计体系和平台展示页面。

03






借助大数据赋能,提升了思政育人精准度和实效性。获评2021年度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

04






教育部网站报道学校网络思政工作

2021年3月17日,教育部网站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加强网络阵地建设,着力提升网络思政育人实效”为题,从科学“建网”,加强网络育人环境建设;精心“育网”,加强网络育人内涵建设;扎实“用网”,加强网络育人平台建设;协同“强网”,加强网络育人品牌建设等几个方面,对我校网络思政工作经验和成效进行了报道和推介。


05






我校获2020年度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


编辑|胡妲

审核|郑健  相皓

易班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郑健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依托学生“一站式”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探索精准识别、精准画像、精准供给、精准追踪、精准评价,实现大数据支撑精准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