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构建“宣讲+”融合模式, 深化"一站式"社区育人实效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围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宣讲团品牌,构建“宣讲+”的融合教育模式,以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为宗旨,将“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成为学生理论学习和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
中国海洋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宣讲团
一、宣讲+学习,建设理论学习平台,让理论学习更扎实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依托青马宣讲团叠加学生宿舍的模式,探索形成“个人自学、小组研讨、专家促学”的理论学习体系,提升学生群体的政治理论素养。个人自学推动常学常新。坚持开展“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学生党员宿舍挂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青年学生自觉用好理论学习平台与数字资源进行自学,以园区为单位配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国式现代化面对面》等图书资料,举办经典研读活动强化原著原文学习;小组研讨加强思想交流。依托“文明宿舍”创建、宿舍文化节等形式,组织学生围绕学习主题展开集中研讨交流,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主题活动,将学生宿舍打造成文明向上的学习生活场所。专家促学夯实理论基础。依托青年思政课教师骨干,推动专任教师进社区指导,领学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二、宣讲+培训,建设能力提升平台,让理论学习接地气、入人心
中国海洋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宣讲团已建立“导师宣讲团、骨干宣讲团、少年宣讲队”3支宣讲队伍。经严格招募与选拔,现有导师宣讲团15人,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优秀思政课教师等;骨干宣讲团54人,全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少年宣讲先锋队18人,结合社区推荐,由青岛市各中小学推荐选拔学生代表组成,搭建起一座连接大中小学生的桥梁,实现了不同学段间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对推动大中小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扎实做好理论宣讲专业队伍建设。构建“研究阐释+集体备课+试讲考评+考核激励”一体化培养模式,开展理论培训40余场,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成果加以研究阐释,及时转化为宣讲素材。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等主题的集体备课120余场,建立导师结对指导机制,邀请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成员等进行指导,以专业化的宣讲培训提升学生宣讲员的理论宣讲能力。举办“最美讲述者”宣讲比赛和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等,积极推荐学生参加各类宣讲赛事,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讲。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宣讲团成员赴中小学开展宣讲
三、宣讲+调研,建设实践服务平台,让理论学习见实效、增才干
为推动青年学生将理论学习成果落实落地,学院搭建了“理论宣讲+调研实践”宣讲教育模式,让同学们在学生社区浸润式加强理论学习,在广阔天地的具体实践中深刻领悟党的精神伟力。
2019年至今,学生社区宣讲队伍共设计推出40余个宣讲主题,以“强信念 立德行 育新人”为主线,面向青岛市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等大中小学开展“国旗的故事”等主题宣讲154场,覆盖学生近万人;以“精治理 筑文明 促和谐”为主线,面向青岛市市北区南山社区等街道社区开展主题宣讲21场,覆盖群众500余人;以“转作风 提效能 勇担责”为主线,走进市北区委统战部等机关,围绕单位工作需要、青年干部成长需求开展主题宣讲,助力基层干部理论素养提升;以“优服务 助创新 谋发展”为主线,面向海控集团等企业开展主题宣讲,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以“树新风 美环境 促振兴”为主线,把理论讲堂搬到田间地头,面向云南绿春牛孔村等地开展主题宣讲7场,覆盖村民400余人;以“扬正气 聚人心 净网络”为主线,制作并投放网络宣讲微作品10个,累计浏览量达3.7万次,点赞量达9.8万次。
学生宣讲团成员深入村庄街道和田间地头围绕宣讲主题展开调研实践,用实践感悟和成果反哺理论宣讲,不断对宣讲主题、内容和方式打磨优化,推动理论宣讲提质增效。2024年,宣讲团获评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入选全国大学生延安精神志愿宣讲团,获批青岛市重点社科普及活动资助项目,先进事迹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简报,工作案例在全国思政教育工作网、学习强国等平台宣传展示。
走出校园,开展宣讲和调研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