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学生社区育人新模式探索和实践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上级工作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根据学生“拔节孕穗期”的行为特征,本着合作共赢原则,构建校内育人联盟,发挥学校党员干部、教职员工协同效能和“集聚效应”,通过“一心、两翼、三维、四驱”“滴灌式”教育理念,积极探索“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新模式。
一、聚力顶层设计,把握“高度”,画清谋划推动“基准线”
(一)全面加强制度规范化建设。坚持立足实际、稳步推进,提出了“指挥一体、上下协调、模式统一、运转高效”的工作理念,在前期调研、试点的基础上,制定了《山东女子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工作方案》《疫情防控网格化应急处置管理制制度》《进驻学生社区辅导员“五个一”工作制度》《大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工作制度》《学生日常事务限时结办制度》《入住公寓辅导员工作制度》《山东女子学院服务学生联动机制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和配套工作措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生社区服务管理政策体系和制度规范。
(二)确立指导思想与行动方向。结合学校实际,明确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聚焦学生成长教育和成才教育为“两翼”,通过学院层面贯穿性纵向管理模式、社区层面多主体横向协作和兴趣爱好个性化需求三个维度,以学生社区党团组织建设、管理服务队伍入驻、校园文化浸润、环境优化提升四个驱动的“1234”滴灌式育人思路,通过“学校统筹+一楼一品”的推进方法,紧紧围绕“突出社区育人,提高学生责任感;优化社区服务,提高学生幸福感;完善社区管理,提高学生安全感”三条主线,对社区服务管理工作高标准组织推动、高起点统筹谋划、高要求探索实施,着力构建学生社区教育服务管理工作新体系。
二、聚力运行机制,拓展“宽度”,画准育人驱动“责任线”
(一)构建“纵到底、横到边”组织体系。实行以二级学院“包楼制”的学生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对学生社区组织架构进行优化重构,构建了以“学生社区-公寓楼宇-宿舍基础网格”为层级的垂直“三级”服务管理机构;以楼长、层长、网格(宿舍)长为实施主体的“1+6+2+N”的楼宇网格工作队伍,构建“三长一员”的平行“三级”工作机制,科学界定社区、楼层、网格(宿舍)的职责任务,实现上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整体运转。
(二)明确五项工作职责。优化“1+6+2+N”网格力量配置。按照“力量整合、学生参与、夯实基层”的原则,将各楼宇学生党员纳入各楼宇工作队伍,优化配备“N”力量,充实社区队伍,收集基础信息,掌握格内人、物、事、情等基本情况;反映学生需求,了解社情民意;发现报告问题,排查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及时解决问题;动员学生参与,激发社区活力,形成多元化服务管理格局。
三、聚力服务育人,夯实“厚度”,画细服务平台“保障线”
(一)成立功能性党支部。按照“党组织建在格上”的原则,以楼宇为单位在社区建立12个功能性党支部,打破各二级学院壁垒,将全校84个辅导员混编重组,确保每个楼宇都有党组织、每名辅导员都在楼层中,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整体推动”的党建工作责任机制,充分发挥功能性党支部组织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搭建育人环境新平台。新建300㎡“一站式”学生社区大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在中心一楼设学生日常事务办理大厅,协助学生工作部(处)、团委、教务处、财务处、保卫处、后勤(基建)管理处、国际交流合作处7个职能部门,开设学历学籍、学生管理、后勤服务等30余项业务,为学生提供“随到随办”的“一站式”服务,畅通线下业务办理渠道;通过“学生公寓报修”“学工部长信箱”“易班APP”“校长信箱”四个模块,利用学校服务学生联动机制会商处理、信息发布制度反馈信息,畅通线上诉求渠道。
(三)设立进驻学生社区辅导员办公室。在大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实行各学院辅导员社区轮值制度,同时在每个学生公寓分别设立一个辅导员办公室,组织辅导员入驻社区,开展“每日一访”“每日一谈”“每日一思”“每日一写”“每月一结”常态化活动,通过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准确把握学生实际,即时结办日常事务,切实解决学生实际困难,进一步提升辅导员服务意识和工作实效。
(四)打造“一楼一品”社区建设品牌。各学院所包楼宇根据本楼实际,分别制定楼宇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教育学院所属的10号公寓“拾光微党建”,数科学院所属的2号公寓“五微工作法”,社会与法学院所属的6号公寓“‘六色光’团辅活动”,工商管理学院所属的4号公寓“宿舍邻里对对碰”等,已逐步形成社区特色活动品牌。
(五)以主题教育成效推动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在上半年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成立了以学生工作处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调研工作小组,制定详细调研方案,列出调研清单,围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在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干预路径上的探索研究”开展调研,并撰写5000余字调研报告;通过“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预警防护体系,加强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灵天使主题系列培训,实现2700余人培训全覆盖,同时开展以“宿舍邻里”关系为主题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宿舍人际关系,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径,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体质升级。
四、聚力实践育人,提升“精度”,画活劳动教育“实践线”
(一)拓宽学生社区劳动实践路径。学校注重挖掘新时代伟大实践中的育人富矿,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新场域,打造校内校劳动实践载体,通过与资助育人、党员实践相结合、网络思政“三结合”的方式,构建了“一核三翼”劳动实践体系,积极探索和搭建学生社区劳动实践教育平台,在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健心”的同时,锤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树立学生社区劳动实践品牌。学校成立“劳动赋能 用爱筑家”社区劳动实践领导小组,按照“三三制”原则,组建由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勤工助学学生组成的百人实践团,下设“清洁组”、“滚刷组”、“验收组”三个工作小组,利用暑假对731间新生宿舍墙面清理、粉刷、打磨进行彻底清理。此次活动在中国教育报刊发相关文章,受到了新浪网、黄河网等网站争相报道。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