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三全育人

浙江大学:全员进驻,全过程护航,全方位赋能——“一站式”学生社区三全育人模式

发布时间:2023-01-02 15:05:40

浙江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更高质量、更加卓越、更受尊敬、更有梦想”战略导向,创新学生社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着力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育人探索,撬动和整合全校育人资源,坚持“学有所引、学有所乐、学有所助”的培养理念,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提高学生社区管理育人实效。

以全员进驻为基,贴近学生一线育人。

积极发挥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社区工作指导委员会的作用,构建科学高效的联动机制,深度发挥育人队伍的力量。

辅导员队伍进驻。坚持“政治强、业务精”的原则,严把育人队伍入口关。建强专兼职辅导员队伍,依托辅导员工作室,每周固定时间开展各类咨询,每月开设1次主题沙龙。

领导干部进驻落实“新生之友”寝室联系制度,落实校领导深入基层联系学生工作,每位校领导都担任“新生之友”联系一个寝室;鼓励校领导、专业教师、机关干部等3000余名教师走进园区与新生开展启航交流,引领学生大学旅程第一程的方向。

院系队伍进驻。在学生社区建设院系一站式学生服务站,将院系工作力量优势资源下沉至社区,将6个方面的31个条目与院系参与“一站式”社区育人的工作切入点和协同发力点结合起来,推进学业、评奖、心理帮扶等方面的园院协同育人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名师队伍进驻。成立名师工作室,每周组织“新同学,如何走好第一步”等“有约”活动,聘请名师专家每周五晚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课程指导等主题一对一咨询服务。社区着力推动专业导师入园育人制度,联动专业院系教授、青年教师等力量,共有37名育人导师进园区定期开展一对一预约咨询、小型沙龙、主题报告、直播答疑等创新性活动,构建育人队伍的德育共同体。

三全育~2

三全育~1

     以全过程护航为魂,服务学生成长发展。

社区敏锐抓住学生成长转型过程中的重要节点,让全过程育人“精准发力”。

新生适应教育。为增强新生的适应感、培植新生的信念感,在全国率先推出新生养成教育系列MOOC,同时在入学前开设大学系列先修课,促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由党委书记、校长、将军为全体新生讲好大学第一课,受益学生达35000余人。面向2022级新生开演思政专场舞台剧《星辰·大地》,以杰出人物群像为中心,艺术化践行、演绎和传播“求是创新”的真谛,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生涯规划教育。为坚定学生未来规划的方向感,以“铸魂报家国 规划创未来”为主题首创国内最早的高校生涯规划节;首创全国“六个一”寒假成长计划,让学生在“小家”与“大家”、“小我”与“大我”间体验生涯角色,做好定期规划。在社区积极探索劳动育人基地建设与新型劳动育人模式,成立学生成长服务站,推动学生完成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实践转变。

专业发展教育。为增加专业选择的确定感,社区连续多年开展本科学生专业节、技术科学“专业前沿论坛”,进一步加强园院对接,邀请知名教授入社区为学生讲授技术科学前沿领域最新动态,多维度、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学校学科建设成果,帮助学生直观感受专业魅力,明细发展方向,引领学生在专业选择上做到“国之所需,我之所选,选我所爱,爱我所在”。

三全育~3

     以全方位赋能为翼,汇聚资源一体育人。

社区汇聚各方资源力量,全方位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多元助力全面赋能学生成长。

园院协同助力联动。扎实推进社区“五个一”项目工程,建设育人服务中心、文化宣传中心、艺术活动中心、运动健身中心等学生空间,推动院系教授专家、教学科研负责人与学园深入联动,建立学业困难综合诊断机制,就学生的学业困难实际制定“一人一策”,并定期跟踪评估。

关注成长助力发展。社区建成学业加油站、心理辅导站、职业生涯规划基地等功能区,开展基础课和大学先修课答疑、心理辅导和生涯指导等学生密切关注的难点工作。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围绕“新生入学适应”“考试心理调试锦囊”“善用时间心理学规划假期”等主题,面向社区陆续开发“心晴四季”系列心理班会,班主任、辅导员、学生骨干入园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智慧动能助力服务。优化社区配套工程与信息化工程建设,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建成3个“学生综合服务厅”,推进组织、教务、学工、团委、后勤等部门驻园办公,实现党团班级建设、学业指导帮扶、物资和空间借用、心理健康咨询、学生权益服务等功能,多部门联合构建一体化学生成长发展支持系统信息化平台;同时以ETA平台为核心,强化校园社区信息化建设的资源汇聚功能,充分构建学生工作数字治理平台,结合精准画像与学业过程性评价,建立学生成长多维支持系统,满足社区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成长需求。


责任编辑:杨雯晨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