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书院围炉沙龙|博物馆的智慧:文化传承与创新共生
为进一步推动博物馆文创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应用,并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新价值,3月26日下午,第六期书院围炉沙龙在图书馆中央课堂顺利举行。本次沙龙通过与吴志跃院长的深入交流,重点探讨博物馆文创如何为博物馆策展和文化创意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宝贵的思路和启示。此次沙龙围绕“博物馆+文创”的创新路径,特别聚焦“五育融合”的教育理念,利用博物馆为载体,致力于培养更多具备创新思维、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的复合型人才,进而实现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的全新功能与社会责任。
沙龙初时,吴志跃院长以“竹海渔乡博物馆”初步设计方案为例,从现代博物馆建设的视角,对该方案进行了深度分析。
吴院长详细探讨了博物馆在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表达之间的平衡,强调博物馆设计不仅要尊重历史和文化底蕴,还需要符合当代社会的审美和需求。
吴院长提出,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应当融入现代社会的元素,使其不仅是过去的见证者,更成为连接未来的桥梁。通过现代化的设计手段,博物馆可以通过场景化、互动性、体验性等方式吸引年轻观众,增强博物馆的时代感与生命力。
沙龙的互动环节中,现场五位学生应邀上台参与讨论,分享了自己对竹海渔乡博物馆设计方案的看法。部分同学指出,博物馆的主题不够突出,难以展现出深厚的精神内涵;也有同学提出在设计中是否可以加入赛博朋克风格的元素。
针对这些意见,吴院长表示,创新是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创新必须与市场需求和观众群体的多样性相契合。他强调,不论采用何种创新形式,都应当充分考虑目标观众的文化背景、年龄层次以及具体场所的适配性。同时,创新要注重独特性与适用性,博物馆的设计应当通过独具特色的形式,激发观众的兴趣,提升其参与感与归属感。
在沙龙的最后,吴院长向大家介绍了自己所创立的“梦山智慧师徒工坊”项目,并宣布开设招生。该工坊融合了吴院长40年文博行业积淀与全球调研成果,致力于打造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师徒传承平台。工坊采用师徒制的教学模式,学员将在吴院长的亲自指导下,全面提升博物馆策展、文物保护、文化产业等领域的专业能力。吴院长特别指出,工坊将引入独创的“博物馆+文旅”融合方法论,学员将在这里接触到国际前沿的策展理念,参与到博物馆策展与文化旅游领域的实践项目中。
活动结束后,现场的老师与学生纷纷表达了对这一学习机会的浓厚兴趣,并进行了深入咨询。此次沙龙不仅深化了博物馆文创领域的思考,还进一步推动了博物馆与教育、文化、创新等多维度的融合发展。通过此次活动,师生们得以更全面地认识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与责任,以及如何通过创新和教育理念的结合,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与文化传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