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自主试点单位 > 阳光学院

团学动态 | 全面实施“班团一体化”,究竟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5-04-23 17:48:29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筑牢基层团支部组织力,加强基层团支部引领力,提升基层团支部服务力,发挥好基层团支部“三力协同”作用,积极顺应和把握全面深化共青团改革的大形势,深入推进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

各大高校纷纷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有关任务要求的落实工作,开始实施“班团一体化”建设,探索实行班级团支部和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阳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工业互联网学院团委紧密围绕全团工作格局,在全面总结“班团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共青团工作实际,制定“班团一体化”实施方案。

“班团一体化”基本概念

“班团一体化”是“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的简称,将班级与团支部的工作目标、管理机制以及工作职能等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以团支部为主导,班委会为主要执行机构的一体化工作机制,为共青团改革攻坚提供坚实的基础组织保障。   

是为“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改进团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增强团员先进性光荣感,严格入团程序,加强团员意识教育”,围绕全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四维工作格局,改革创新团的基层组织设置应运而生的。

“班团一体化”实施原则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根本,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解决好集体和个体之间的关系,提升班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效。 

(二)坚持党建引领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夯实党支部建设,提高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加强学生党员管理,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突出发挥党员在班团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坚持党建带团建

将“班团一体化”工作作为加强团员先进性教育、夯实团支部建设、提升团支部活力的重要举措,作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内容,支持团支部建设和工作开展,努力形成党团互促互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深化学院“活力团支部”建设,形成一体化行动方案。

(四)强化问题导向

以解决团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破解团支部思想引领作用发挥有限、组织凝聚力不高、有效覆盖力不够、“三会两制一课”制度执行效果弱化、团员教育管理工作思路不够开阔等突出问题。

(五)尊重团员主体地位

将激发青年团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作为提升团支部活力的源泉,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组织支部活动请团员学生一起设计、动议支部大事请团员学生一起决定、开展支部工作请团员学生一起参与、考评支部绩效请团员学生一起评价。提升支部团员参与度,增强支部团员满意感,有效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提升团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

(六)坚持强化班干部队伍建设

选好配齐班团委员,通过开展常态化培训、实践、交流等方式,提高班团干部综合素质,促进班团委员内部融合和协作,着力解决个别班团委员职责虚化弱化,凝聚力、影响力不高等问题。

“班团一体化”工作目标

(一)确立团支部的政治核心

团支部把握班级建设的政治方向,保持和增强自身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将思想政治引领贯穿到班级建设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切实引导班级全体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把青年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注重“精准”引导。

(二)确立团支部的组织核心

切实加强团支部对班集体建设的参与、指导和监督。优化支部成员结构,与班委会组织架构相结合,明确班团目标,理顺班团关系,理清工作职责,认清支部委员会、支部成员在支部职能履行和工作开展中承担的具体责任。

(三)确立团支部的引领核心

加强团支部对青年团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促进更多团员青年积极参与、推动团支部的工作和建设,提高团的凝聚力。以“三会两制一课”制度等为抓手,教育团员青年提升团员意识、争当先锋模范,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充分发挥“排头兵”和“领头羊”作用,引领带动班级学生共同进步。

“班团一体化”主要内容

(一)提升组织的运行活力

1.理顺班团关系

依照程序实行由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或由团员身份的班长担任团支部副书记,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突出以团支部为核心的班集体建设,充分发挥团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思想引领作用和模范带头作用;完善班团工作决策机制。有学生党员的学生团支部,原则上由学生党员担任团支部书记。

图片1.jpg

2.做实基础团务

规范开展发展团员、团员管理、团费收缴等工作;加强团员教育管理,重点加强对团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和国情教育,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争取党组织支持,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对符合条件的“推优入党”候选人全面考察、充分评议,形成团支部意见,并由团员大会讨论通过。

3.完善工作制度

明确团支部及支委工作职责、工作标准;严格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明确团员大会、支委会、团小组会的议事范围和决议权限,严格团员教育评议和团员年度团籍注册制度,提高团课的参与面、吸引力;创新主题团日活动的形式载体,紧密结合团员青年兴趣特点进行策划设计,提高活动的育人实效。

4.强化支部覆盖

在巩固基层团支部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基层团支部规范化建设。

(二)提升工作的开展活力

1.明确职责功能

落实上级团组织要求,根据支部特点,将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常规性工作和阶段性工作相结合,明确支部自身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团建团务、思想引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网络宣传、文体活动、互助帮扶、推优入党等方面);强化品牌建设,建设团支部工作品牌项目,谋求特色发展。

2.强化思想督导

明确团支部书记为团支部思想督导第一责任人,团支部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为主要成员,负责做好团支部的思想引领工作,建立监督反映信息的途径,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敢于旗帜鲜明的反对和抵制一切违背党的基本路线的不当言行。

3.搭建新媒体宣传阵地

加强支部新媒体平台建设,扩大支部工作和活动的宣传报道渠道,发挥新媒体在思想引领、舆论引导、信息沟通中的重要作用;引导支部成员为促进学院、学校发展和青年成长成才建言献策;推动每名支部成员成为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在网络中积极发声,传播和弘扬正能量。

(三)提升团员的参与活力

1.扩大支部民主

按照团章规定,保障团员权利、每年定期进行换届;严格支部委员任期制度,团支部书记、支部委员任期一年;团支部换届实行差额选举;保障团员对支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合理设置支委

改革支部成员构成,与班委会成员一体化统筹设置,团的支部委员会一般由3至5人组成。厘清工作职责,明确支部委员会、支部成员在支部职能履行和工作开展中承担的具体责任。

3.联系服务团员

加强支委与支部成员的联系,关心困难同学,及时了解、积极反映他们的思想动态、学习生活情况,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鼓励支委或支部成员与各类困难同学进行结对;创新服务方式,做好学校、学院党政和上级团组织联系同学的桥梁纽带。

图片2.jpg

班团一体化”的建设

是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重要举措,

不仅有利于学校共青团保持和增强

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还可以进一步明确班级团支部

组织设置和工作职责,

对解决支部工作虚化、弱化、

淡化、边缘化等问题具有积极作用。

将“班团一体化”工作落实到实处

建设更好的团支部

让我们凝心聚力,携起手来

共建班团一体化,共创美好校园!

责任编辑:周郭灵智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