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非遗现场碰撞 | 听过这场讲座的人,不敢想有多幸福
书院名家讲坛《古琴·漆艺的传统与创新》讲座于12月4日下午14:30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王天胤教授主讲,还邀请到了福建师范大学李莉教授、阳光学院陈晋卿教授、王佩琴教授及明悟琴舍代表教师参加。活动由通识教育学院/求是书院副院长苏广主持。
苏广副院长主持
讲座伊始,王天胤教授首先播放了一部国内首部展现两岸传统手工艺人“同源对话”的微型纪录片。随后,王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漆工艺,并从漆艺所需的温度、湿度、制作特性角度出发,详细还原了制作漆艺的一套程序,并向我们展示了亲手由柚子皮和纸制做成的杯子。这是由最新的3D技术先制作效果图,再进行加工,这就如同王教授说的:“传统与创新相结合”。
王教授演讲现场
木为骨,漆为肤,丝为弦
打磨数年
骨肉肌肤浑然一体
方能和谐共振
2003年11月7日,
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06年5月20日,
古琴被列入第1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北京奥运开幕现场演出,
古琴才广泛的进入大众的视野。
王教授与观众互动
紧接着,王教授围绕古琴制作工艺、音色、文化、价格等方面,展开介绍:“选材是制作一张古琴最重要的一个基本步骤,一般来说桐树生长速度较快,材质松软利于发声,所以琴面一般选用桐木和杉木,而底面则采用木质相对紧实细腻的梓木,能较好发射面板震动的音频。琴面被称为“阳面”,琴底被称为“阴面”,阴阳结合,刚柔相济,符合古人对天地之道的理解。”随后,王教授结合弹奏演示,为在场师生展现了自然、动物、人类的情绪及表达。
观众有话说
通识教育学院教师 刘晞颖:
“我本身是学音乐的,我发现西方乐器和中国乐器的价格上面,差别很大。西方乐器会比较贵一些,便宜一点的也都要几万块人民币,甚至好一点的一些小提琴铜管乐器,它要达到几十万、上百万的价格。但是中国乐器,它的价格略低,入门级的是比较便宜,可能几千块人民币就有了。所以几万块的中国乐器就已经非常好了,几十万的也有,但是比较少。我比较好奇为什么古琴也是中国乐器,那它的价格为什么是这么高?”
王天胤教授:
“你发觉到古琴是中国乐器唯一的一个使用大漆的技术在上面的这种乐器,而且必须要用大漆做得起它,发出来音色才会优美,才可以上千年不换。它的整个琴的制作工艺是十分繁琐的,制琴的基础,是非常难的。光克服大漆的过敏,大概100个来学琴的人可能只有1个可以存活下来。而且古琴的这个料都非常珍贵,要取得它是一个非常难的一件事情,目前为止木材料这一块是没有完整的供应链。”
通识教育学院教师 刘晞颖
22级电商中外1班的陈鋆炀:
“我听到老师讲到红楼梦和琴的故事。我之前读三国演义的时候也有读到古琴的部分,想请王教授像讲解红楼梦和古琴一样,讲解一下咱们三国演义和古琴的故事。”
王天胤教授:
“我刚刚弹的那一段,就是京戏里的一个段落,叫诸葛亮空城计。我们在台湾演出时,当唱诸葛亮空城计的这一段都是利用演员制造的假声,所谓制造假声就是后台乐队就是用乐器弹一段音乐。”
22级电商中外1班陈鋆炀
24级音乐学蔡雨彤:
“我是学钢琴的,所以在学琴的这一段时间里面,我只专注于钢琴这一个乐器。我接触到古琴的时候,是因为我的妹妹她在高中的时候有古琴这一个社团,我才知道居然还有古琴,古筝是不一样的东西。然后我想今天也是来听了老师的讲座,我想问一下,您是建议先学锡制作古琴,还是说先学习弹古琴的?”
王天胤教授:
“我学古琴的动机就是我17岁,我去参加祭孔大典—祭拜孔子。祭拜孔子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用古琴这个音乐来祭拜孔子。那其实是一个乐团,所以弹古琴的就排第一个,我是排最后一个。所以我就立下一个心愿,说我有一天我要排第一个。我是先学木工,再学习了漆工,再与我的老师孙于涵孙老师学习做琴,所以我是学做琴跟学弹琴同时并行。”
24级音乐学蔡雨彤
活动最后,苏广副院长做总结发言,他表示:“福建福州素有‘中国漆都’的美誉,但我们对漆艺却知之甚少。王佩琴老师说,希望可以在福州将她对漆艺的理解,传承下去。我们很感动。相信今天的讲座可以为阳光学院学子,打开漆艺和古琴的一扇名窗,有更多同学能够加入南岩书院非遗漆艺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