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岁月失语,唯画能言 ——以木版年画为名,扬非遗文化之威

发布时间:2023-09-12 10:45:06

为响应当代中国提出的“文化强国”理念,弘扬非遗传统文化,提高国民对木版年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赴朱仙镇文化传播考察团于7月11日前往素有“小江南”之称的开封市朱仙镇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实践的第一站是位于开封市祥符区的启封故园,在这里,实践团队随机采访了几位参观启封故园的游客,了解到他们来这个地方的缘由(通过小红书的推荐,知晓朱仙镇这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想一睹朱仙镇的盛容),游客之一王先生说道:“我们是趁着暑假来这里参观的,毕竟听闻过‘住在朱仙镇,一夜到江南’,还听说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因此想来这里欣赏美景和体味文化。”通过这次简单采访,实践团队成员们发现朱仙镇的美景被众人所知,但其中更为珍贵的木版年画文化却鲜为人知。

在前往朱仙镇进行社会实践之前,该团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许多优秀传统文化遭到了冲击,有些文化的继承者迫于生活压力改行,因此有些非遗工艺逐渐销声匿迹,例如:漆雕,一个模具可以铸造大量相同商品,缺乏雕刻的唯一性,而这些盗版假货的出现影响了真正漆雕工艺品的销售,阻碍了漆雕艺术的发展……结合以上陈述,赴朱仙镇文化传播实践团队更加坚定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了解和传承工作。

与传承人对话,跨越时间了解木版年画历程

参观完启封故园后,实践团队联系到当地木版年画传承者张继中老师,并派出两名队员对张继中老师进行深入采访。在采访中,张继中老师透露出自己家庭是书香门第,祖上三代从事年画雕刻,自己也在这种氛围中耳融目染,对木版年画的线条、色彩、构图和造型产生浓厚兴趣。

此外,张继中老师还说道:在传承木版年画过程中,就是一个字“难”,当时经济出现困难,中国的木版年画市场更是无人问津,就这样,他们扛着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压力坚守了一年又一年,终于在习主席提出“守正创新,文化自信”的理念下,木版年画如雨后春笋逐渐显现出来,在传播木版年画的过程中,他们做到了内循环和外循环相结合,让木版年画走入高校课堂,也让外国友人听闻木版年画。听到这里,该实践队员们对张继中老师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敬佩他对木版年画的热爱,敬佩他不畏艰难传承木版年画的勇气,更是敬佩他一生只做好一件事的人生态度!

白小豹老师指导实践队员拓印年画所摄.jpg

白小豹老师指导实践队员拓印年画所摄

与雕刻家合作,横竖撇捺绘写木版年画神韵

实践团队与张继中老师交谈过后,便随着指引到达了年画一条街,来到了万同老店年画作坊.。作坊外面的竹竿上挂一厚沓年画作品,张连生老师傅正在门口精心雕刻木板年画的模板,他用刻刀在印有图画的梨木木板上一笔一划的篆刻着,张老师傅说一幅画最少要十天完成,他就这样慢慢雕刻,慢慢沉淀,默默无闻的干这行干了六十多年。进入店里面,白小豹老师在进行木版年画的刷染,我们在一旁观看学习。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白老师后来慢慢向我们讲述起了刷染的方法,在白老师的带领下,该实践团队的队员也纷纷进行了刷染实践,绘制出自己心中的木版年画。

实践团队队员采访张继中老师时所摄.png

实践团队队员采访张继中老师时所摄

与新栋梁互动,言谈举止传播木板年画知识

在学习完木版年画制作方法后,实践团队成员随后来到了尹式老天成博物馆,拜访了该博物馆创始人尹国法老师。尹国法老师表示:在现如今,工业技术达到了量的进步,被人们所需要,而朱仙镇木版年画不一样,它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一种浓缩性精华,他更多追求的是质的完美,也正因为这样,木版年画需要创新传播与继承,需要新鲜血液的输入。随后,实践团队的成员向朱仙镇的小朋友们进行宣传木版年画知识,手里拿的是木版年画,面向的是国家未来栋梁,传播的是中华优秀非遗文化,“朱仙镇木版年画源于汉唐壁画艺术,由桃符演变而来……”的声音缓缓传向远方。

张涛甫说过:“拂去历史的烟尘,从文化的根底处,发现千年一叹的回眸。”对于木板年画的传承与创新,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守护好文化的根,才能培育好新生的芽。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利用丰富的非遗文化开发优秀文创IP,顺应行业与市场的发展趋势,全力打造木版年画人物IP,向国家的未来栋梁宣传木版年画知识,为木版年画非遗文化注入新生血液!

实践队员参观启封故园时所摄.png

实践队员参观启封故园时所摄



责任编辑:刘清华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对于木板年画的传承与创新,仍然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守护好文化的根,才能培育好新生的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