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主体协同聚合力,文化奠基促发展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邢台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主体协同汇聚合力,文化奠基促进发展,不断加强多方主体协同,力求达到人员全、服务全、教育全的育人效果;重视文化浸润的作用,强调以文化为基础,持续放大文化对育人的影响力,推动育人成效不断进步,帮助学生坚定信念,鼓励学生勇敢追梦,最终实现人生理想,致力于把“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成为“三全育人”的实践基地。
一、全员下沉,形成育人合力
邢台学院聚合全员力量,打造了一支由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等人员组成的“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队伍,形成了同向同行的育人合力。
成立社区管理委员会。“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由院(系部)书记或职能部门正职领导担任,副主任由相关院(系部)主管学生工作的专职副书记担任,管理委员会成员由相关院(系部)学生管理办公室主任、学生处公寓管理科工作人员担任。社区管理委员会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学生处公寓管理科工作人员兼任,负责为园区的运行提供支持和服务。社区管理委员会在学校“一站式”社区综合管理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面负责邢台学院“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组织、制度、队伍建设,全面落实《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工作指南》的各项要求。明确各育人队伍在学生社区的角色定位,完善选聘、培训、管理、考核、激励机制,实现各展所长、功能互补、合力凝聚。
组建高素质导师团队。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过程中,邢台学院组建了一支高素质导师团队。各院(系部)选拔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优秀专任教师在学生社区担任学业导师,针对学生的学业发展、科研训练、项目实践、生涯规划等进行指导。同时,邢台学院在学生社区常态化引入心理咨询、生涯规划等专业力量,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建立社区导师队伍深入社区一线联系学生制度,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工作动态,帮助解决学生思想、学习、心理、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了学生心坎上,得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此外,社区导师队伍通过不断创新联系方式,拓展了联系途径,增强了师生联系效果。
二、丰富服务,促进全面发展
根据“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基本理念和实际工作需要,邢台学院充分利用原有场地和设施,在三个公寓园区分别建设了“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中心及服务大厅,并联系实际,对各园区学生社区服务中心的职能进行了科学定位,分别设置了社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和社区辅导员值班室、学业导师工作室。各社区服务大厅分设多个开放式窗口(或工位),包括思政引领、学业指导、心理咨询、发展规划、学生资助、就业指导、安全保卫、征兵事务、志愿服务、劳动教育、文明创建、勤工助学、帮贫助困等服务窗口、工位,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开展思想教育主题活动。将学生社区作为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的物理空间和组织单位,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融入社区、楼宇、寝室等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元。同时,将学生社区文化建设特色和社区学生成长发展需求融入主题教育活动内容设计,做到思政引领压实到学生一线,实施精准思政。定期邀请能工巧匠、劳动模范、党政领导干部、国企管理人员,以及“五老”等先进群体进入社区开展教育活动。
二是组织社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组织动员社区学生开展普及化、常态化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深入基层探民情,参与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工作,承担责任,奉献社会,形成立体化育人格局。
三是组织师生开放交流时间。依托学生社区每周定期进行师生开放交流,聚焦学生关注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由各院(系部)安排专业教师,深入学生社区为学生解疑答惑。
三、全程教育,助力学生成长
在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过程中,邢台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与从严管理相结合,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加强“全过程”教育管理,切实提升了育人实效。
针对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级阶段的学生特点提供针对性教育管理服务,推动学业辅导站建设、专业启蒙教育进社区等,为低年级学生打造优良学风、丰富校园生活;针对高年级学生,发挥好社区党团活动室等公共空间,提供学科交叉互动交流平台,邀请生涯规划师、辅导员等进入社区,促进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激励更多优秀学长、学姐走进社区,发挥榜样引领示范作用。同时,通过设立学生社区育人实践基地,开辟学生网络教育、党建、勤工助学等社区阵地,开通校务专区、校长信箱等谏言渠道,丰富各年级学生实践能力和自我教育、管理等能力的培养、锻炼,助力了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四、文化浸润,提升育人成效
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邢台学院强调时时育人,全程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所有的教育工作中。为充分发挥社区环境育人作用,学校打造了特色空间文化,营造了良好的的文化育人氛围,大大提升了育人成效。
一是打造特色鲜明的社区文化。以加强社区文化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为切入点,大力开展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通过楼栋吉祥物设计、LOGO 征集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社区“大家庭”概念;通过开展楼宇特色文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营造文明的寝室环境、和谐向上的寝室关系和健康活泼的寝室文化。
二是建设“社区文化长廊”。依托学生社区宿舍楼内走廊,构建多样化的多主题育人长廊,着重融合思政育人元素,彰显社区特色文化,在对学生的“沉浸式”教育过程中,增进思政文化育人实效。
三是建设宜居宜学的社区文化。充分利用专题网站、校园广播、校报专栏等宣传阵地,重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作用,大力宣传社区建设过程中的进展和成效,营造学生社区思政文化育人的良好氛围。通过举行社区文化建设活动月、劳动文化节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生社区的各项政策措施,深化社区思政工作内涵,创新工作路径,促进学生良好行为养成并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