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为你来”微社区 为载体,构建“四维四化”就业育人新范式
西南石油大学因院、因楼制宜,实施特色微社区立项建设。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紧扣新时代就业育人需求,创新构建“四维四化”就业育人体系,破解传统就业指导资源分散、服务滞后、精准不足等难题。
一、空间实体化:打造“四区一厅”育人场景,赋能就业服务下沉
学院以“职为你来”微社区为核心,升级60平米实体空间为“四区一厅”功能布局。利用“智能交互区”配备AI简历诊断系统、职业能力测评终端,学生实时掌握“就业能力画像”,设计“行业展示区”绘制“计算机专业职业地图”,动态展示互联网企业主要岗位技能图谱,设置“实战演练区”开展“代码优化挑战赛”“AI模拟面试周”等,布置“文化浸润区”打造“简历进化墙”“技能勋章榜”,最后搭建“元宇宙招聘厅”虚拟招聘场景,举办线上双选会。
空间实体.png
二、队伍专业化:“四支队伍”常驻社区,构建协同育人生态
1. 教师队伍:双导师轮值,破解“最后一米”指导难题
落实“学业+职业”双导师轮值制,10名教授与辅导员组成“驻楼导师团”,每周四下午在“计科圆桌Π”沙龙解答学业与职业发展相关问题,覆盖学生2500人次。针对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实行“321精准帮扶”计划:即“3次深度访谈、2次岗位推荐、1次复盘提升”,实现2024届特殊群体毕业生100%就业。
2. 企业队伍:校企共建,打通人才输送通道
与华为等共建“AI开发认证中心”,开设“鸿蒙系统开发”“云计算实战”等课程,200名学生获企业认证。定期开展“企业HR驻点日”,开展“简历优化训练营”“行业趋势解码”等活动。
3. 校友队伍:资源共享,构建经验传承网络
吸纳80名优秀校友(如宙烨科技董事长霍潇如、昆仑数智智慧油服事业部副总经理孙仕胜等),通过“职·说”直播课、短视频专栏分享职场经验,视频播放量20万+。设置“校友创业角”,举办“创业路演日”,链接校友资源。
4. 学生骨干队伍:网格自治,激活社区内生动力
30余名学生党员担任“社区管家”,建成“楼长-层长-寝室长”三级网格架构,成立“面霸讲师团”、组织“研途加速器”复试指导系列活动等,以朋辈示范带动社区学生整体求职技能提升。
三、服务精准化:数据驱动闭环,实现“三阶赋能”
1. 前置规划:生涯规划与学业联动
基于大数据分析建立精准画像,整合学业成绩、竞赛数据等构建“学生去向地图”,联动社区导师为低年级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路径。
2. 实战赋能:场景化训练提升
利用社区互动空间开展“职说实战训练营”,聚焦互联网4大主要岗位,分析20余条岗位职责,开发128课时理论实践课,案例制、项目制、小组制完成实战提升。
3. 长效赋能:动态反馈与生态共建
实时追踪毕业生就业流向与企业评价,引入企业满意度评分系统,形成“学生-企业”双向评价机制,推动就业指导与市场需求动态适配。
四、品牌特色化:立足社区,打造“AI+就业”标杆
1. 社区AI课程:精准匹配学生需求
深度分析社区学生群体实际需求,针对社区文科学生群体开发“AI助手”微课程,设计“公文写作”“简历优化”“模拟面试”“数据分析”“职业规划”“学科融合”六大模块,结合求职就业、项目申报等真实场景案例,实现“学用一体”。
2. 智能化工具应用:重塑社区服务生态
在社区活动室设置“AI面试官”“岗位智能推荐官”等自研工具,基于学生画像与企业需求数据,精准推送适配岗位,学生一键生成个性化求职方案。
3. 数据闭环管理:驱动社区生态优化
构建“社区就业数据驾驶舱”,实时追踪学生课程参与、技能提升、岗位签约等全流程数据,为未来实现更精准的学生画像、更精确的求职分析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