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三助”党员“红细胞”工作模式引领学生成长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提质增效,西南石油大学创新构建“三联三助”党员“红细胞”工作模式(即党员联系楼层助管、联系寝室助学、联系同学助困),以“党建进社区、育人到一线”的工作理念和“一名党员就是一粒‘红细胞’”的育人理念贯穿学生社区建设全过程。打造四维育人阵地:思想引领阵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文化浸润阵地培育能源特色特色文化品牌;创新实践阵地搭建产教融合科创平台;服务示范阵地创建党员先锋示范引领。该模式实现了党建工作与学生成长需求的精准对接,使社区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一、筑牢组织建设“主心骨”,激活“红细胞”向心力
构建跨部门协同机制,打造“党建育人联合体”。纵向贯通“学校党委-学院党委-师生党支部-学生社区党员工作站-楼层长”五级组织链;横向联动17个职能部门与15个学院组建党建协作体,全面推行学生社区“区长制”;形成党员“红细胞”组织力、服务力、引领力“三力聚合”育人格局。
深化网格治理创新,形成“五微服务体系”。构建“微网格、微阵地、微课堂、微服务、微考评”治理体系,创新党建进社区管理制度、值班制度,分设党建活动、学业发展、职业规划、心健服务、安全卫生等工作小组,进一步完善“三联三助”服务体系。
实施先锋领航工程,激活“头雁示范效应”。选树培优,创建“党员示范寝室”40余间,相关团体获“四川省高校‘活力团支部’”,相关做法入选四川省思政精品项目,被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报道。
二、贯通党员联育“服务网”,释放“红细胞”源动力
党员联系楼层,网格联建强根基。以学生寝室楼层为单位设立“党员楼层长”,累计开展寝室微党课120余场,组织社区党建活动60余项,筑牢学生思想根基。
党员联系寝室,双导双联促成长。选聘教师党员担任“学业导师”和“生活导师”,建立“1名党员教师+N个结对寝室”的“1+N”联系机制,指导学生学习或答疑解惑。目前各社区常驻导师、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达80余人。
党员联系同学,精准帮扶显担当。实施“党员‘红细胞’先锋引领计划”,组织师生党员与学习困难、经济困难等学生结对帮扶,开展“党员一帮一带”等活动80余次,强化党员服务意识,形成“党员在身边、服务零距离”的社区生态。
三、深耕党群互助“示范田”,迸发“红细胞”续航力
党员助管,先锋服务树新风。党员寝室挂牌,创建“党员先锋示范岗”,让每一个党员在“亮身份、亮承诺、亮服务”中成为寝室管理的“助理员”、沟通同学的“联络员”、帮助同学的“服务员”。制定学生社区劳动教育实践方案,组建“党员服务队”,开展“党员心连‘新’”“党员劳动服务日”等专项活动,营造良好劳动氛围。
党员助学,铸魂强学树标杆。全年开展联学共建活动20余场,定期举办“‘寓’践思想党史围读”“‘红心向党’微宣讲”“寝室微党课”等活动,筑牢思想根基,强化思想引导。全年开展“书记院长面对面”“我与导师有约”“师生直通车”“辅导员茶话会”等活动70余场,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学业指导。依托社区书院、活动社团、创新创业基地等,引导学生创先争优,涌现出先锋模范型寝室、升学深造型寝室、科技创新型寝室等40余个典型团队榜样。
党员助困,帮扶暖心树氛围。分层施策构建帮扶体系,建立“经济-学业-心理”帮扶机制,师生党员通过寝室走访精准对接困难需求,解决学业辅导、心理咨询等实际问题。文化浸润厚植家国情怀,打造“暖心工程”,深挖端午粽香承传统、冬至饺暖聚亲情、中秋月圆话家国等文化内涵,让传统节日滋养心灵。推动社区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形成“浸润式”思政育人新生态。
1-多维力量进驻社区讲好“思政一堂课”.jpg
2-师生党员“三联三助”强化示范引领.jpg
3-党建领航赋能社区文化浸润.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