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筑根基 协同赋能创未来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南充)“智汇社区”建设实践

发布时间:2025-04-28 10:31:31

一、建设背景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南充)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三全育人”理念,依托学科特色,通过构建“党建+专业+服务”三维育人体系,建成集党建引领、学业指导、生活服务、文化浸润协同一体的“智汇社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

学院始终将党建引领置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关键位置,将其作为驱动建设的核心动力。在社区内,主题党日、主题团日活动有序开展,党政领导与学工队伍积极下沉,以专题党课传递党的先进理念。各专业年级与党支部依托“三会一课”以及“班会”两大载体,定期举办“学风建设大讨论”、“专业座谈会”、“求职训练营”等围绕专业发展、职业规划等话题的交流会拓宽学生视野。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逐步形成了“党建引领、协同赋能”的常规化育人路径。

二、建设实践与创新举措

(一)党建引领强根基,打造实践育人新阵地

创新组织体系。构建“党委-专业学生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宿舍”四级组织架构,将组织生活延伸到实验室、教室、学生社区。

实施先锋引领工程。做好楼栋党员信息建档、“党员宿舍”挂牌、亮明“党员承诺”,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实现个体党员“六个一”责任制(联系一间宿舍、帮扶一名同学、参与一个项目、组织一次党课、提交一份策划、完成一次公益)。建立学生党员社区报到服务制度,报到率100%,依托社区楼栋楼层为单元,全覆盖开展党员学习教育。完善四级组织学生党员网格化管理,大力培育先进典型,积极打造学生社区一名党员一面旗帜。

(二)全院教师进一线,构建全员育人新格局

聚焦“三力”,从“学生求助找上门”转变为“干部教师下社区”推动学院管理力量、学工力量、教学力量下沉一线。每位院领导联系1个专业,全院专任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驻社区担任楼栋指导员,通过寝室座谈等与学生常态化交流互动,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指导学生科研竞赛,实现全过程的专业教学。为了让学生随时都能获得帮助,辅导员实行驻楼值班制度,融入日常校园生活。通过定期走访寝室,真正做到让学生“想得起、找得到、用得着、靠得住”。

(三)学生参与赋动能,激发自我服务新动力

学生积极参与社区自治管理,以楼栋党组织为基础成立社区学生自治委员会。委员会下设多个职能小组,负责学院社区卫生检查、活动策划、意见收集等工作。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让学生成为社区的主人。

构建社区朋辈互助网络,选拔学业优秀高年级学生开设“考前突击训练营”,定期开展期末复习指导,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完成考前复习,提升学业成绩。

(四)文化浸润育新人,构筑精神成长家园

构建社区特色文化空间——“计科学子”文化走廊,重点展示了学生科研竞赛、社会实践、公益志愿、艺术体育等方面的成果表现,彰显计科学子多元发展和青春活力的独特群像。

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扎实开展学生劳动实践教育,携手渔耕源农场共建劳动教育基地,实地开展劳动文化浸润活动,让学生感受传统中国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三、建设成效

同育人合力彰显,在学院党委领导下行成学院各部门人员高度协同配合的格局,楼栋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发挥。

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学生荣获学科竞赛国家级奖项数量获得较大增长,暑期社会实践100%覆盖,“人人上台,人人讲”,学生“讲·赛·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四、经验启示

“智汇社区”建设实践证明:必须坚持党建引领与专业特色深度融合,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要激发学生主体意识,让社区成为滋养创新人才的沃土。未来要继续将育人工作延伸至学生生活一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成长发展的深度融合,提升育人成效,为学生未来发展筑牢根基。

领导干部深入学生社区.jpg

领导干部深入学生社区.jpg

楼栋党员讲解消防知识.jpg

楼栋党员讲解消防知识.jpg

农耕文化讲解.jpg

农耕文化讲解.jpg

学生社区求职训练营.jpg

学生社区求职训练营.jpg

朱德故里主题党日活动.JPG

朱德故里主题党日活动.JPG


责任编辑:郑帅
依托计算机学科特色,建成集党建引领、学业指导、生活服务、文化浸润协同一体的“智汇社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