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一站式”学生社区,打造精准 思政与就业育人新标杆 ——“1+6”模式实践案例
一、建设背景与核心理念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要求,以“数据驱动、精准服务、全员协同”为核心理念,整合学工部、招生就业处、王信中心、校企合作等多方资源,构建“1个智能社区+6大育人模块”的“1+6”服务体系。通过数字化手段贯通学生成长全链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能力提升的深度融合,形成“精准思政决策+高质量就业”双轮驱动的育人新范式。
二、创新实践与功能实现
(一)智能数据中枢“一站式”学生社区:构建全维度学生成长档案
可视化智能数据中枢.png
多源数据融合
社区整合本科教学平台、数字学工、就业云平台等11类数据源,构建涵盖学业表现、技能证书、社会实践、心理测评等维度的动态学生画像。通过机器学习分析,识别学生成长需求差异,精准推送服务资源。联动招生就业处开发《AI+就业技能提升》互动课程,参与学生专业选择匹配度提升53%。
AI决策辅助系统
开发“职引未来”智能辅助平台,集成“智能”简历生成优化、“数字人”面试模拟、岗位智慧匹配等功能。2024年累计服务学生4200人次,助力毕业生简历通过率提升38%,其中赴华为、腾讯等头部企业就业人数同比增长25%。
(二)六大功能模块:全场景赋能学生发展
全场景赋能六大功能模块.png
AI+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联合招就处开发、网信中心开发“求职千问”AI Agent,嵌入虚拟仿真实验室和行业大模型实训场景。例如,通过“元宇宙面试舱”模拟阿里、字节跳动等企业招聘全流程,学生实战通过率达89%。
云端资源矩阵:终身学习生态
建成“码力全开训练营”资源库,收录华为ICT认证课程、国家级创新创业案例等1.2万项资源,支持学分兑换与微证书认证。2024年学生日均访问量突破800人次,自主完成Python、区块链等技能认证超3000人次。
职业能力实践工坊
开展“AI+油气田开发”“区块链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等跨学科赛事,联合中国石油、中科曙光等企业发布真实项目课题。2024年参赛团队获国家级奖项26项,34%获奖学生直接获得企业实习offer。
校友-企业双导师机制
建立“行业-岗位-技能”三级匹配的校友导师库,定向邀请腾讯AI Lab专家、中石油数字化项目经理等开展《“职”说》线上线下沙龙。2024年累计举办48期,覆盖学生5000余人次,企业内推成功率提升42%。
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基于平台数据分析企业用人需求,联合招生就业处定制“名企开放周”活动。2024年引入华为云、海康威视等35家企业开展技术路演,提供定向培养岗位1800个,实习转正率达71%。
数字思政融合工程
在职业指导中嵌入“能源安全观”“科技伦理”等专题,立项开发思政课程《让世界用上中国钻头——钻头研究所数字博物馆》,学生课程参与率达100%,职业价值观测评优良率提升至86%。
三、建设成效与社会影响
学生就业逐年提升.png
就业质量跨越式提升
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0.9%,其中赴“数字中国”重点领域就业占比81%,平均起薪较2023年增长12%;基层就业人数同比增长35%,12人入选“西部数字经济先锋计划”。
思政教育精准度突破
基于平台数据的动态预警机制,使学业困难学生帮扶响应时间缩短至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准确率提升至93%;“探索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的实践路径”教育文章获《光明网》报道。
模式创新辐射全国
研发的“职引未来”系统被全校等6大学院采用,校企协同、就业育人项目共立项30项;学院获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
四、经验总结与未来规划
“一站式”社区工作室.png
机制创新
建立“学院主导、多部门协同、企业深度参与”的社区治理架构,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招生培养就业联动。
技术深化
2025年将上线“元宇宙职业社区”,集成区块链技能存证、AI生涯推演等功能,打造虚实融合的育人新空间。
生态拓展
联合中国石油川庆钻探等企业共建“能源数字化人才基地”,定向培养复合型技术管理人才,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结语
西南石油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通过“一站式”社区建设,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发展的有机统一,为新时代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该模式已形成“数据感知需求—智能匹配资源—动态优化服务”的完整闭环,真正让数字“一站式”学生社区成为助力学生成长的“隐形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