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赋能 文化铸魂——构筑“一站式” 学生社区文化育人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4-25 20:42:31

在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创新实践中,西南石油大学以全国文明校园内涵建设为契机,立足能源行业特色,紧扣“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核心理念,通过“长效机制筑基、载体建设赋能、内涵挖掘提质”三维联动,构建起强引领、有内涵、可持续的社区文化育人生态。

一、建强机制,构建文化育人“新生态”

学校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参与的文化育人工作机制,以“一院一品”学院文化品牌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学生社区文化内涵式建设。各学院把文化建设工作作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软实力”落实推进,构建起“党委统筹、学院联动、学生参与”的文化育人体系,成立由院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社区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布局院系、社区、学生公寓等文化建设,以“一院一品牌,一楼一风貌”的建设思路,通过党建领航、课程浸润、实践锤炼、网络赋能、心理疏导、管理协同、服务暖心、资助帮扶等载体建设,将育人元素与社区生活深度融合,实现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建成了有思政引领、有学校特色、贴近学生需求,有灵魂、有温度、有活力的社区文化生态。

部分学院“一院一品”文化建设阵地.png

部分学院“一院一品”文化建设阵地.png


二、丰富载体,打造文化浸润“强磁场”

按照“校园即社区,社区即课堂”的理念,联合校内校史馆、图书馆、智慧党建中心、铁人精神微展馆、劳模精神教育基地、创新创业中心等育人场馆构筑开放式社区文化空间,推动红色文化、能源文化、劳模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创业文化等有机融入学生社区建设。多功能建设学生社区学术交流区、党团活动角、红色书吧、健身中心等特色场域,构建文化共享空间,将社区打造成集学习、交流、休闲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营造多功能、浸润式、互动式文化育人氛围。加强文化空间内涵挖掘,充分利用学生社区楼宇内走廊、公共区域,打造“党建风采展”“党员工作站”,展示党建文化、优秀党员事迹;建设“石油精神”宣传走廊、石油文化展览角、国家能源安全墙,塑造具有“油气味”和能源特色的文化空间;融合“校史故事”“青春宣言”等主题板块,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文化长廊;整合“科学家精神”主题教育空间、“劳动之星”风采展、“社区达人”形象墙等,构建“榜样的力量”文化专题区。同时,通过手工作品、摄影艺术、绿植等展陈元素,展示学生创意、记录生活点滴,提高学生在社区文化空间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打造共创共享、融合发展的社区文化空间。

“四史”、校史教育宣传空间.png

“四史”、校史教育宣传空间.png

党建文化、能源文化、传统文化艺术空间.png

党建文化、能源文化、传统文化艺术空间.png

生活服务区.png

生活服务区.png

“榜样的力量”文化专题区.png

“榜样的力量”文化专题区.png


三、深挖内涵,激发文化创新“内生力”

深入挖掘学生社区文化活动内涵,结合文化活动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可持续文化活动平台,激发学生社区文化活力、文化创新。构建五育并举实践体系,①思想铸魂:定期举办“‘寓’践思想”党史围读、“一封家书”等主题活动,通过寝室微党课、以赛促学微分享、“红心向党”微宣讲等,筑牢思想根基;②深耕学业:打造“我与导师有约”“师生直通车”“一帮一带”等学业指导活动,夯实专业基础;③强健体魄:开展“阳光晨跑计划”“瑜伽减压工坊”等,强体魄健身心;④美育浸润:开展“浓情端午,粽叶飘香”“植物定格家”等DIY活动,提升美育素养;⑤劳动锻炼:开展“党员心连‘新’”“党员劳动服务日”等活动,营造劳动氛围。打造“党员‘红细胞’”“思政圆桌派”“石榴红映社区”“梦溪读书会”“传统文化体验沙龙”“创客空间”等文化品牌,使社区成为价值引领的红色阵地、文化传承的创新平台、成长服务的暖心家园。立足学生需求,打造“师生直通车”“寝室微党课”“以劳育心” “社区讲堂” “铁人跑团”等特色品牌活动,形成“节庆有主题、月月有亮点、周周有活动”的文化生态。

社区就业育人活动—毕业生风采展.png

社区就业育人活动—毕业生风采展.png

生涯咨询活动进“社区”.png

生涯咨询活动进“社区”.png

“大国工匠”进社区.png

“大国工匠”进社区.png

自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持续深入学生、下沉基层,以育木造林的恒心,久久为功的浇灌浸润,厚植文化沃土、加强内涵挖掘、打造文化繁荣,营造了根深枝繁叶茂、充满生机活力的社区文化氛围,为打通学生社区“思政教育最后一公里” 贡献了文化力量。

责任编辑:郑帅
西南石油大学以全国文明校园内涵建设为契机,立足能源行业特色,构建强引领、有内涵、可持续的社区文化育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