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代会巡礼▪我们这五年】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互助共进 启智润心 深入推进“三全育人”试点建设

发布时间:2024-09-24 15:52:34

一、党建思政工作扎实有效

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党委现有党员114名,其中教师党员27名,学生本科生党员27名,研究生党员60名。学院设置党支部4个,其中教工党支部2个,研究生党支部1个,本科生党支部1个,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一岗双责”,落实“两个责任”。学院率先在教育类专业的学生中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课程。

近年来,学院党委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党建+教学”“党建+科研”等方式,促进党建与学院事业同向同行,互融双高。近年来,学院党委凝聚全院师生力量,加强应用心理学和教育学学科建设,为两个学科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学院多名教师荣获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2023年学院党委申报的《“守正创新 阳光同行”学生党员朋辈团体心理辅导》获学校基层党建创新重点项目立项,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获得学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院2020年获得四川省首批“三全育人”试点院系建设单位。


二、学科建设稳步推进

学院积极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大力推进学科建设,取得良好成效。新增四川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西南民族地区社会心理服务研究基地(2020年)、四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2021年)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个省哲社高水平研究团队顺利通过建设期评估(2023年),为教育学、心理学学科建设提供了良好支撑。教育硕士、应用心理专业学位点分别通过新增学位点检查评估(2019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规模稳步增长,成为西南民族地区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学院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发展师范教育,积极培育教育学硕士一级学科,在学科师资、学科平台、科学研究、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三、师资队伍不断优化

学院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行政及辅导员7人;院内外学科专业教师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1人,教师博士学历比例近70%;拥有来自教育、医疗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校外兼职教师10人,研究生行业导师15人。学院建成2个校级教学团队,组建8个院级教学科研团队;其中,教育部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副主任1人,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民委首届教学名师1名,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1名,国家民委优秀毕业指导教师1名,四川省教育育人名师1名,四川省人社厅专家1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突出贡献奖和优秀工作者各1名,校级教学名师1人,青年教学标兵1人。

四、本科教育工作力创一流

学院持续推进本科专业建设,应用心理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教改项目3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学院教师主持或参与的2项成果荣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且均推荐参评国家教学成果奖。本科生荣获教指委全国大学生心理辅导课大赛一等奖、二等奖,在SCI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篇。学院积极打造优质专业课程矩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该课程的线上资源被67所高校选用,累计选课人数11万,另获批3门省级一流和10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校级思政课程10门。

五、研究生教育强化过程管理

学院按照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加大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力度,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取得良好成效。截至2023年10月,在校研究生规模已经从2020年学院成立之初的44人增加到156人,现有学术型硕士生导师13人,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28人。学院加强与成都地区学校及民族地区中小学的合作,建立了十余个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校外导师指导功能,强化实践培养和实践研究,切实提高专业硕士培养质量。学院坚持“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原则,创新培养体系建设,强化中期检查和过程管理,建立定期考核、动态调整、竞争激励相结合的培养和管理机制,为拔尖创新人才营造优质发展环境。

六、科学研究取得新突破

学院根据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结合学科专业实际开展有组织科研,取得良好成效。近五年,学院举办区域性学术会议2次,举办全校性科研讲座33场;学院新增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新增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6项,新增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4项;教师发表C1以上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学院积极发挥四川高校民族教育研究中心和四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功能,服务国家战略和西南民族地区重大社会需求,打造民族教育、民族心理领域的高水平智库,开展民族教育等重大政策的调查研究,咨询报告4篇获省部级以上批示。其中,陈达云教授团队起草撰写的《四川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21-2030)》,被省委、省政府采纳,并以文件形式下发相关市州,彰显出四川民族教育研究团队“立足四川、服务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责任担当和科研水平。

七、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发展

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学院依托“三全育人”试点院系建设,打造高素质、高水平辅导员队伍,形成工作有活力、干事有平台、发展有保障、事业有追求的良好局面。其中,辅导员卢立文主持建设的“蓉融”辅导员工作室立项四川省首批名辅导员工作室,卢立文先后荣获国家民委“三全育人”模范、2022年“四川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荣誉称号。



八、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学院将学生创新实践与学科建设联动,以问题为导向,以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和比赛为载体,通过强化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创新实践能力。近五年的“大创”项目,立项国家级项目15项、省级项目26项、校级项目53项;学生创作的心理情景剧多次获得全国大奖,并受邀到中央电视台展演;在近年四川省“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两金一银的好成绩;在学科类竞赛中,荣获全国大学生心理辅导课比赛一等奖、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让生命之花绽放光彩”项目获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bye!白”获心理情景剧国赛一等奖。


九、校园活动百花齐放

学院依托专业特色,打造多层次多品类校园文化活动,组建“阳光同行”工作室,开展朋辈帮扶,青年舞蹈大赛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积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社会实践活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在活动中提思想、练本领、长才干。



十、对外交流工作创新局

学院大力支持教师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每年专项支持2-3名教师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并在国际期刊、国际会议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积极支持教师申报国内外访学、进修和研究项目,近五年,有1名教师获留学基金委支持,前往美国堪萨斯大学开展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项目,1名教师前往台湾彰化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名教师前往北京师范大学开展国内访问学者项目。学院于2020年、2023年集中组织骨干教师两次赴“双一流”高校、对标建设院校开展学科专业建设调研,取得良好成效。


责任编辑:西南民大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党代会巡礼▪我们这五年】教育学与心理学学院:互助共进 启智润心 深入推进“三全育人”试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