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大学118支团队3500名学生,同上行走的思政课!
7项主题,118支团队,3500名学生,全国78个县市,400余个村镇,共同谱写社会实践进行曲。暑期以来,新疆农业大学广大本硕博学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积极投身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谱写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新疆篇章。
他们紧紧围绕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国边疆青春聚力、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文化传承、促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群众、民族团结实践七项主题,组队开展社会实践,学校专业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辅导员等随队指导,他们走边防、下基层、进乡村,与人民群众一起,感悟时代巨变,厚植家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彰显青年担当,淬炼奋斗本领。
深入基层宣讲 凝聚思想伟力
图 1 宣讲团成员在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乡村入户宣讲
图 2 宣讲团成员在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乡村给小朋友宣讲
11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团,深入阿瓦提县、第十三师新星市、轮台县等地乡村(社区),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讲活动。其中,校团委组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在新疆农业大学驻村工作队所在的6个村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微讲堂”活动10余场,入户宣讲300余次,团队由思政课教师和“二十人讲二十大宣讲团”学生联合组成,团队以听民声、集民意为切入点,做到群众想听什么,宣讲团就讲什么,让宣讲内容“实起来”,做到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入百姓家、沁入百姓心。思政课教师热亚提·吐拉甫说:“我曾是一名驻村工作队员,也是一名思政课教师,我知道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因此,我和学生们对宣讲内容进行了'精准加工',这样更有针对性,能让群众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为群众带来更大帮助。”
图 3 宣讲团成员在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乡村给村干部宣讲
图 4 宣讲团成员在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乡村给青少年宣讲
图 5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贾悦给护边员与边防警察宣讲
行走广袤边疆 读懂辽阔中国
图 6 大学生国旗班在白哈巴村升国旗
新疆农业大学“大国边疆 青春聚力”专项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了“西北边境第一团”185团“西北民兵第一夫妻哨——军武哨所”、白哈巴村“西北第一警务室”、布尔津县“冲乎尔镇边境派出所”、富蕴县“吐尔洪乡边境派出所”,与护边员和边防官兵同走一次戍边路、同升一面国旗、同上一堂思政课,社会实践团队的师生们访谈了优秀护边员、戍边卫士、驻边干部、抵边村民,并为他们送上7场文艺演出。通过社会实践全体师生体会了“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的忠诚誓言,聆听了“一条边境线、代代戍边人”的感人事迹。实践团的同学们纷纷表示:只有亲身来到边防线上,“中国”的概念才显得那么清晰;到了边防线才知道,每一位戍边人都值得敬佩;聆听护边员的讲述才知道,一个个平凡的故事,却又那么感人至深。在边境线上,同学们面向国旗高唱国歌,面向团旗重温誓词,在心中立下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铿锵誓言。
图 7 聆听马军武本人英雄事迹
图 8 实践团成员与白哈巴警务服务站人员合影
图 9 实践团全体成员在白哈巴村合影
图 10 实践团成员在吐尔洪乡边境派出所座谈
图 11 实践团成员在冲乎尔镇演出合影
图 12 实践成员正在在吐尔洪乡演出
在可可托海镇百姓大舞台演出
重走革命路线 树立报国信念
井冈山中国梦团队在黄洋界纪念碑前合影
11支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走进革命老区井冈山、革命圣地西柏坡、革命遗址重庆渣滓洞、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仪式教育、学习体验、调查研究等,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外国语学院“井冈情 中国梦”实践调研团,背上“红军包”沿着羊肠小道,亲身体验曾经红军劳动和战斗的情景;参观八角楼,走进黄洋界保卫战遗址,感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智慧;动手参与竹编,了解竹编技艺背后的红色故事、革命精神,跨越时空体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通过实践体验,同学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红色精神内涵,铭记历史,激发了赓续红色革命精神的内在动力。
井冈山中国梦团队背“红军包”走羊肠小道
井冈山中国梦团队体验编竹编
大巴扎《武松打虎》皮影展演
在驻村点讲解皮影戏
5支中华文化传承团,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皮影戏展演、文艺汇演下乡村,彩绘乡村文化墙等形式开展社会实践。他们用生动的表演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用各民族曼妙的舞蹈传递民族大团结的精神,用细小的笔尖描绘出日新月异的美丽乡村。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糖影绘梦”社会实践团创新编排的《武松打虎》皮影戏在乌鲁木齐大巴扎、阿瓦提县拜什艾日克镇展演时深深吸引了广大游客和村民驻足观看,赢得了阵阵掌声,栩栩如生的糖画引得围观群众纷纷赞叹不已。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艺术乡见”社会实践团在“中哈边境第一村”吉木乃县吉木乃镇萨尔乌楞村开展文化墙彩绘,共绘画各类主题墙画13幅,面积150平方米,有效助力了乡村文化振兴。
图 13 共绘彩绘墙
图 14 彩绘墙前与小朋友合影
发挥专业特长 投身乡村振兴
55支乡村振兴促进团、22支基层服务践行团、13支民族团结实践团的师生们,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精神,紧密结合学科专业,深入农村、基层一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了科技支农、基层治理、环境保护等丰富多样的特色实践服务活动。
图 15 小马快跑实践团队合影
其中,动物科学学院“小马快跑”团队已延续18年开展马产业技术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团队已赴昭苏马场等6个乡镇(场)完成232匹伊犁马数据测量、品种登记等工作,计划完成1500匹;完成34匹运动马性能科学测定;走访60余户农牧民普及马匹饲养管理技术、宣讲畜牧业惠民政策;制定两套马匹性能调教训练详细计划;全程助力2024年“新疆伊犁天马旅游节”国际赛事活动,团队调教训练的马匹已获得赛事冠军。
图 16 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推普助力轮台乡村振兴
图 17 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与青少年读经典促推普
图 18 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推普助力团队与小朋友互动合影
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7支“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178名学生助力轮台县,为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充电赋能”、增强国家通用语言教育质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回应广大群众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切实需要,引领学生在服务乡村中振兴中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智慧花开——助力玫瑰花产业发展”基层服务社会实践团
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智慧花开——助力玫瑰花产业发展”基层服务社会实践团,深入于田县花农特色农业发展合作社、玫瑰种植基地、玫瑰花种植户,运用专业知识为农户送去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为企业提供采摘、加工、产品研发等科技创新技术,为助力当地玫瑰花产业经济繁荣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新花样”。
图 19 公共管理学院(法学院)社会实践团队走进田间地头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新疆农业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铮铮誓言,还有2万余名学子积极响应“返家乡”的号召,将所学所知融入火热实践,为家乡发展注入青春动力。
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依然在路上,新疆农业大学始终将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主责主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把“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实践育人工作成效,形成实践育人工作合力,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