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175名大学生暑期深入乡村 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手把手教授小学生书写国家通用文字书写,一字一句教授村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发音,组织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在这个暑假,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175名大学生,深入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56个乡村,发挥自己专业知识,在红领巾小课堂,农牧民夜校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在基层绽放青春光彩。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为乡村振兴赋能
在各村开展“红领巾”小课堂、农牧民夜校、国语教学等,教授发音、汉字书写及拼音,引导普通话朗读与经典诗文诵读,体验中华文化。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中,实践队员针对当地农民国语水平,有针对性开展了国语教学活动。从基础的拼音、字词到日常的交流用语,他们耐心地讲解、示范,帮助农民朋友们提高国语表达能力。
在轮台县巴格布依村村委会举办普通话教学活动,以加深村民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并提升交际技巧。实践队员传授发音、语调等基础知识,结合生活实例使村民加深了理解,帮助村民提升口语,拓展交流圈,共筑语言和谐之梦。
实践队员马明俊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农民朋友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认真听讲、积极练习,每一次的进步都让我们感到无比欣慰。通过国语教学,不仅增进了农民朋友们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户,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传递温暖与希望 让梦想感动梦想
“我认为我们的付出很有意义,我们不仅仅是在教小朋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而是在播撒希望的种子。”李子帅同学说。
手把手教授小学生书写国家通用文字书写,一字一句教授村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发音,组织开展经典诗文诵读……,在这个暑假,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与艺术学院175名大学生,深入到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56个乡村,发挥自己专业知识,在红领巾小课堂,农牧民夜校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在基层绽放青春光彩。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为乡村振兴赋能
在各村开展“红领巾”小课堂、农牧民夜校、国语教学等,教授发音、汉字书写及拼音,引导普通话朗读与经典诗文诵读,体验中华文化。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中,实践队员针对当地农民国语水平,有针对性开展了国语教学活动。从基础的拼音、字词到日常的交流用语,他们耐心地讲解、示范,帮助农民朋友们提高国语表达能力。
在轮台县巴格布依村村委会举办普通话教学活动,以加深村民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并提升交际技巧。实践队员传授发音、语调等基础知识,结合生活实例使村民加深了理解,帮助村民提升口语,拓展交流圈,共筑语言和谐之梦。
实践队员马明俊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农民朋友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们认真听讲、积极练习,每一次的进步都让我们感到无比欣慰。通过国语教学,不仅增进了农民朋友们与外界的沟通交流,也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户,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传递温暖与希望 让梦想感动梦想
“我认为我们的付出很有意义,我们不仅仅是在教小朋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而是在播撒希望的种子。”李子帅同学说。
在群巴克镇依格,李子帅和其他3名同学,不仅为村里40余名小学生开展作业辅导、耐心解答、细心指导。他们还鼓励和温暖激励孩子,提升其学习能力,激发求知欲。
“活动成效显著,孩子们作业进步大,感受到大哥哥、大姐姐般的关爱。”李子帅说,20多天的时间里,不仅锤炼了自我,收获了难能可贵的实践经验与心灵成长,更为当地播撒了希望的种子。
在吾夏克铁热克村红领巾小课堂之余,实践队员带领了小学生们参观科普馆,带他们学习科学知识,激发小朋友好奇的心,开启了一场充实的科普之旅。活动中,孩子们都会认真听取讲解,仔细阅读图文解说,并亲自动手尝试馆内各种科学小游戏,认真的眼神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专注的神色间写满了对科技的惊叹。
参与活动的大学生王晶同学表示,很荣幸成为小课堂的老师,作为一名青年大学生,把在学校学到过的知识教给小朋友们,我们觉得非常荣幸,我们也会以此次实践为契机,练就过硬本领,加强专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乡村振兴伟大事业注入青春力量。
钱乐同学在“红领巾小课堂”策划了“活力绽放,缤纷课堂”趣味运动会,孩子们挥洒汗水,活力四射。同时,她强化暑假安全教育,寓教于乐,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活动不仅锻炼了身体,还提升了自我保护能力,激发了学习热情。
传承红色基因 厚植爱国情怀
为了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在开展红领巾小课堂时实践队员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带领孩子们阅读红色书籍,学唱红色歌曲,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无畏。
8月初,实践队员李辉同学小组开展了学习红色歌曲的活动。通过歌曲教学,让小朋友们可以在唱歌的同时,学习红色精神,了解红色故事,教会他们尊敬父母、团结友爱,向小朋友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岳宝红同学带领小朋友排练诗歌朗诵《中国少年说》,面对人员短缺、国语水平参差不齐以及缺乏表演基础等问题接踵而至。岳宝红通过不断调整演出形式,严格遵循朗诵的规范,我们最终精选出八人团队,专注于诗歌朗诵。
“这些经历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文学艺术的热爱,更促进了不同地域学子之间的文化交流与情感共鸣。”岳宝红说。
开展走访调研 聚焦民生关切
为了深入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实践队员挨家挨户进行走访。走进村民的家中,与他们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
实践队员严伟豪说:“入户走访这项工作,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走访活动,更是一场心灵的交流。在这其中我们积极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同时还让我们了解了民情和为人处世的方法,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而我们也很珍惜这次宝贵的机会,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入户走访工作,努力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乡村人文环境。让爱与关怀吹遍每一个角落,温暖每一颗心。”
实践队员陈思怡在党建办积极地了解乡村振兴工作,她认真聆听工作人员的介绍,积极参与讨论,让她对乡村振兴工作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也为未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实践队员马玉琴说:“暑期社会实践的日子虽然短暂,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乡村的美丽风貌,感受到了村民的淳朴热情,也更加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乡村的发展,用我们的知识和行动,为乡村的明天描绘更加绚丽的画卷!”
这个夏天,我校大学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将青春的汗水洒在乡村的土地上,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翅膀,助力乡村飞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是乡村的筑梦者,是时代的前行者!让我们携手并进,用青春的力量点亮乡村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