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全国一等奖
比赛过程中,来自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个分赛区共90所高校的270名化学类本科生和200余名教师参加了此次总决赛。
我校参赛作品“火安全环氧树脂材料的制备及其阻燃性能研究”,结合材料阻燃设计的科学前沿研究和“火安全”的社会热点问题,将有机小分子合成实验与高分子材料制备实验相结合,进行综合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同时融入了绿色环保和火安全的思政元素,内容新颖富有实践性和挑战度,切实提高了参赛选手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据了解,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是化学类A类竞赛,是我国高等化学学科面向本科生的最高级别竞赛之一,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我校也是第一次参加。在知识体系上,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文献查阅技能和充足的知识储备;在实验操作上,必须做到谨慎细微,明白化学反应的原理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对结果有什么影响,出现了安全问题怎么处理等等。同时,对指导老师也是极大的考验,项目的选题、论文、视频、答辩资料等都需要指导老师亲自把关,出现问题时需要老师及时给予帮助与建议。备赛过程中,师生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彼此帮助鼓励,并不断为之拼搏奋斗。
回忆起这段经历,2018级化学专业卜发洋仍旧满怀感慨:“非常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实验室的师兄师姐以及团队同伴们的帮助,这次竞赛不论在成绩上还是能力上,我都收获颇丰。参加比赛,我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能力。那些熬过的夜,那些努力与收获,那些失望和惊喜,都是值得我回味一生的事!”
成绩是团队的荣誉,融入了指导老师陈明军教授、钟柳副教授、刘治国教授、汪婷博士,硕士研究生何磊、陈涛、何佳璘、罗伟,参赛选手冯金凤、满珊佑、卜发洋的辛勤汗水。从西南片区赛到全国总决赛,一路走来,不管是在深夜、周末、暑假,还是蚊虫、酷暑都抵挡不了师生们追求卓越的梦想。冯金凤、满珊佑、卜发洋三位本科生已经大四,备战考研的他们边复习边参与竞赛准备,在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后,他们坚持在第一时间给予回复,并快速高效地完成修改,为竞赛成绩的取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谈及本次比赛的收获和感受,2018级化学专业冯金凤表示:“在长达半年多的备战时间里,在多位老师和实验室师兄师姐的指导与帮助下,从了解竞赛、学习科研、完成教学实验设计,并以视频、论文和现场答辩的方式呈现,整个过程在不断探索实践,不断解决问题,充满了挑战与收获。比赛过程中,团队成员遇到了大大小小许多难题,小到实验细节的把握,大到整体框架的搭建,当解决完一个问题时,下一个问题接踵而至。”
比赛过程中,很多项目是团队成员第一次接触,例如第一次做阻燃剂、第一次写教改论文、第一次拍实验视频等。虽然在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团队每一位成员都不曾放弃,通过指导老师的帮助以及团队协作,努力奋战,都完美解决了这些难题,并取得优异成绩。说到收获,2018级化学专业满珊佑同学坦言,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结交了许多新的朋友,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社交和科研能力,还增强了自己的动手、思考、团结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此次竞赛的锻炼,显著地提高了同学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文献检索能力、软件使用能力、撰稿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应变能力。”作为团队指导老师之一的陈明军老师对团队成员进行了充分肯定。据他介绍,此次竞赛是将硕士研究生何磊的科研成果转化成教学成果的一次成功实践,在此次经验基础上,化学专业会鼓励更多老师将科研转化成教学,教研相长。同时,会进一步优化培养方案,将创新实验设计转化到创新型或综合型实验教学中,培养求真务实、本领过硬的化学人才。
“通过以赛促教,促进教师优化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需求,并促使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赶超外校同行。通过以赛促学,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以产生持续内动力,并促使学生提高专业能力以成为优秀学生。”陈明军老师说。
未来,化学专业将继续致力培养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将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竞赛获奖等教学成果的不断涌现也激发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活力,营造了更纯正的教风和学风,化学专业将继续围绕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目标,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写好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奋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