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 立足“四个坚持”,着力打造“一站式”学生社区
西北政法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作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重要抓手,积极构建富有西法大特色、体现价值引领、贴近学生实际的“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新格局,立足“四个坚持”,探索新时代高校版“枫桥经验”,不断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坚持党建引领,提升组织力量
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形成管理合力。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精心部署,成立“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谋划、规划和推进建设工作,制定《西北政法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方案(试行)》,明确工作职责,细化任务清单。各职能部门与学院、楼宇之间工作同频共振、互相协同,工作推进有机制,不断提升“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质量。
二是发挥团学组织力量,激发自治活力。学校深化学生组织改革,将团学工作牵引至“一站式”社区,充分发挥团学组织骨干力量,通过开展艺术节、社团文化节、读书节、游园会等活动,充分激发学生自治活力和团学干部的带头作用。
三是深挖红色资源,打造红色社区。学校党委积极把党的政治建设要求贯彻落实到学生社区建设工作的各方面、各环节,从顶层设计入手,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教育优势,为学生思政教育注入“鲜红”底色。同时,充分发挥法学学科资源优势,以“党建+”与学生综合发展为融合,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助力红色社区文化建设。
坚持以生为本,提升管理力量
一是实现学生自治管理,完善管理体系。学校立足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教育,引导学生在服务社区、反哺社区中成长。遴选学生骨干担任楼层长助理协调处理社区事务,开展宿舍卫生安全大检查、推动学生自主运营、维护“一站式”学习共享空间;设立思政教育、党建工作、稳定安全、校园文化、心理健康等各类学生工作组开展相关工作,助力形成自助、互助、友爱、融洽的生生关系和团结向上、共同进步的文化氛围。
二是健全管理队伍,提升学生管理实效。学校全方位、立体化推进各方力量和育人资源下沉学生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工作。组织辅导员进驻社区,实时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和困惑;选聘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各专业课教师担任社区思政工作辅导员,上好“思政微课”;将各方力量纳入社区建设共建体系,积极探索构建“思政育人共同体”。
三是组织服务育人,加强学生管理水平。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社区优势,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一帮一”互助小组,做好“学困生”的学业辅导工作;积极搭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生社团服务中心、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中心和学生健康服务中心在内的站群系统,充分满足学生思政教育、学业指导、心理帮扶、就业规划、安全教育、日常管理、生活服务等个性化需求,以“用心服务”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
坚持“五育融合”,提升思政力量
一是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学生活动,增强育人实效。学校聚焦“五育”深度融合和跨域融合,各学生社区结合自身优势,组织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特色活动,有效提升学生参与热情和教育覆盖面。通过组织“我来讲党史”、校领导午餐会、导师下午茶、“团聚民族心”座谈会、“运动致青春、体育嘉年华”系列活动、“book”思议图书漂流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关注学生思想引领,建设“全方位”育人平台,着力提高学校思政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
二是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凝聚青年力量。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将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纳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积极召开少数民族学生朋辈交流会促进各民族学生共同学习进步,选树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典型营造进步氛围,组建“少数民族学生学业帮扶小组”为少数民族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业辅导,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打造少数民族学生工作品牌活动,依托社区资源,持续推进学校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三是建立“五育并举”评价体系,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借助大数据支撑,优化评价标准,构建“五育并举”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在政治理论学习、学术科研创新、社会实践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增强思政育人实效。
坚持用“心”护航,提升服务力量
一是精心组织,开展各类特色活动,将活动引入社区,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组织“名师面对面”“思政教师接待日”“学生沙龙”“心晴日历”“七彩课堂”等活动,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难题、学业问题和心理问题。
二是用心守护,建立党员服务制,实现服务全覆盖。打破年级、专业、师生界限,在楼宇中开展主题党日、微党课等活动,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教育教学、服务保障等工作有机结合,开展“党建+”系列活动。建立党员承诺制、党员值班制、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落实党员服务制。
三是细心关怀,建立突发事件处置机制。汲取“枫桥经验”的主要经验做法,集聚学生社区共治共享力量。聚焦学生安全教育,常态化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传染病预防、应急与急救等专题教育活动,实现学生社区安全教育常态化和全覆盖。建立安全工作网络,切实维护新时代校园意识形态安全,充分发挥“学校—学院—班级—寝室”四级网格社区联动作用,助力平安社区建设。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