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职业大讲堂|舌尖上的论语时代

发布时间:2024-01-09 16:25:14

中国古代的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的准则。在古代,饮食礼仪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社会地位和身份的象征。对大学生而言,了解并传承古代食礼,具有重要的意义。

2023年11月8日,文化休闲服务系邀请了古典文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博士研究生导师李永平教授,为职业教育学院2023级专升本的新生开展了第179期职业大讲堂《舌尖上的论语时代》。近200名学生于西C002参加了本次职业大讲堂,同学们兴趣浓厚,获益匪浅,纷纷表达了应该多举办此类活动的意愿。

讲座的内容分成四部分,分别是饮食习俗和饮食风格、礼俗一体的周代饮食礼制、仁义中庸的儒家饮食思想、《论语》食俗的当代意义。在饮食习俗和饮食风格方面,李永平教授从日常食俗、宴会食俗、食俗与祭祀三个方面进行展开,对饮食结构、日常器皿、烹饪方式、餐前斋戒、祭祀仪式、祭祀器皿等进行了介绍。作为一种传统的礼仪形式,饮食礼仪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秀品德和文化素养。学习古代饮食礼仪,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个人修养和行为规范。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饮,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

——《礼记·礼运》

在周代饮食礼制方面,李永平教授介绍道:“中国先民把黍米放在火上烧熟,把小猪放在火上烤熟,在地上挖个坑当作酒壶,用双手当酒杯捧着水来喝,用草扎成的槌子敲打地面当作鼓乐,好像用这种简陋的生活方式便可以向鬼神表示敬意,从而得到神的庇护和赐福。”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古代饮食礼仪对于人际交往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古代饮食礼仪,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他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偏好,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古代饮食礼仪也强调了餐桌上的礼让和谦逊,这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最后,李永平教授指出了学习《舌尖上的论语时代》的当代意义:首先是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适度、干净、按时。适度饮食,不暴饮暴食,避免浪费。其次是它的文化意义——文化缩影,丰富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古代饮食礼仪对于大学生的个人成长也有着积极的影响。通过学习古代饮食礼仪,大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古代饮食礼仪也强调了饮食的养生之道,学习古代饮食礼仪有助于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

学生在听讲座时,被展示的美食和制作过程所深深吸引,这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食物的丰富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论语》强调人与食物的关系,孔子提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观点,强调了人际关系和学习的重要性。此外,讲座还展示了中国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这与《论语》中记录的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行也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学生们通过与孔子的对话和行为来学习道德和礼仪,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总之,这次职业大讲堂对学生非常有帮助,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价值观。

本次职业大讲堂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人际交往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应当持续学习并传承古代饮食礼仪,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推动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余萍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

    对大学生而言,了解并传承古代食礼,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