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新行知-艺行篇|丁香书院赴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
墨香润古今,笔锋书华章。为涵养文化自信,探寻书法艺术的千年神韵,5月7日下午,丁香书院组织24名学生赴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开展“鼎新行知”系列研学活动——艺行篇。此次活动以书法为媒,带领同学们沉浸式体验中华文化精髓,感悟传统艺术的深邃魅力。
穿越千年:探秘书法艺术源流
活动伊始,同学们步入中国书法简史陈列区,跟随讲解员的步伐,沿着书法艺术的演进脉络展开了一场时空之旅。展厅以200幅书法珍品图片为核心,从甲骨文的刀锋刚劲到秦篆的圆润端庄,再到隶书、楷书、行草的流转生姿,系统呈现了书法从产生到超越的辉煌历程。同学们驻足细品,惊叹于古人笔下点画之间的气象万千。讲解员以《说文解字》为引,解读小篆如何以“象形会意”承载汉字美学,激发了大家对书法文化根脉的浓厚兴趣。
触摸秦韵:感悟封泥艺术之美
在秦代封泥艺术特展区,陈列的数百件秦代封泥实物令同学们叹为观止。这些方寸之间的文物,承载着三公九卿、郡县亭里的制度印迹,字迹遒劲,布局谨严,尽显秦代书法的雄浑气度。讲解员特别展示了“长安令印”封泥,其篆书笔画如刀刻般刚健,同学们细细观摩,感受到秦代书法在规整中蕴含的磅礴力量。展区一角的数字投影装置生动复原了封泥制作流程,从泥团塑形到玺印钤压,同学们仿佛置身于秦廷文书往来之间,深刻领悟到书法艺术与历史文化的交融之美。
古今交响:漫步文房与摩崖
步入文房四宝实物展示区,50余件笔墨纸砚陈列其中,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逢学的“古法造纸工艺”展示区,通过动态影像再现了从树皮到宣纸的繁复工序,同学们惊叹于古人匠心独运的智慧。随后,在“摩崖书法艺术欣赏区”,放大版的榆林红石峡清代石刻“蓬莱仙岛”与东汉褒斜道“司隶校尉杨淮表记”映入眼帘,石壁上遒劲的书法笔画与自然山川融为一体,展现出书法艺术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讲解员介绍,摩崖石刻多以记功颂德为主题,同学们凝视石刻上的每一道凿痕,感受到古人对功德永存的深沉寄托。
张家瑞同学说道:“一进到博物馆,封泥印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从其独特的形状、精美的文字雕琢中,我能窥见秦汉时期的文化魅力与艺术造诣。这次研学活动不仅让我对古代文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我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坚定了我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决心。”
据悉,丁香书院“鼎新行知”系列研学活动将持续开展系列活动,以文化为根、实践为翼,通过历史探寻与艺术浸润相结合,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
我要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全部评论 (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