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学院“会心小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站式社区
一、背景与目标
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高校需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干预和保障一体化的工作体系,将心理健康服务延伸至学生生活一线。会计学院积极响应号召,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聚焦“00后”学生群体心理需求,依托“会心小苑”心理健康教育社区,打造集教育、支持、活动、干预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服务前沿阵地。通过专业化服务、朋辈互助、文化活动和技术赋能,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心态,提升心理韧性,营造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培养身心健康的新时代青年。
二、具体措施
(一)构建多层次心理健康支持网络
1、设立“心灵驿站”功能型服务点
在学生社区内设立“心灵驿站”,配备心理协会驻点值班,提供日常心理咨询、情绪疏导和危机干预服务。
2、组建“心晴使者”朋辈互助小组
以宿舍楼为单位,选拔培训学生“心晴使者”,负责日常心理关怀、活动组织及问题反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升朋辈群体的助人能力。
3、建立“网格化”心理健康管理机制
将社区划分为若干心理服务网格,由各班心理委员、楼栋长、楼层长、寝室长共同负责,动态关注宿舍心理状态。每月召开网格联席会,汇总学生心理动态并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
(二)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式
1、开展“心灵成长工作坊”系列主题活动
开设情绪管理、压力调节、人际沟通等主题工作坊,通过情景模拟、艺术疗愈、团体辅导等形式提升学生心理技能。
2、打造“心苑微光”文化品牌
定期举办“心理电影沙龙”、“解忧树洞留言”等活动,以轻松形式传递心理健康理念。
推进“树屋小窝”数字化平台建设
开发“树屋小窝”小程序,集成心理咨询预约、活动报名、新闻宣传等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三)深化全员协同育人机制
1、实施“教师心理关怀计划”
组织学院教工党员、班主任、辅导员参与心理健康培训,提升全员育人意识和心理危机识别能力。定期在社区开展谈心谈话,关注学生学业与生活压力。
2、联动学生社团与志愿服务队伍
鼓励学生社团进社区,开展“心理剧情景剧展演”、“减压手工坊”等特色活动。
组建“阳光行动”志愿服务队,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心理服务,增强社会责任感与自我价值感。
三、总结
武汉学院“会心小苑”一站式社区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通过构建支持网络、创新活动形式、深化协同育人来强化示范引领,推动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会计学院将持续探索“心理+”育人模式,将“会心小苑”打造为滋养心灵、赋能成长的温暖家园,助力学生以积极心态迎接挑战,成为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