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靳敏作客学校第九期辅导员研修班
12月5日,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硕士生导师、敏行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靳敏教授应邀为学校第九期辅导员研修班作专题报告。
靳教授以《做实践场域的研究型辅导员——共话辅导员工作创新与工作室建设》为题,结合17年的工作研究与实践经验,条分缕析,深入浅出,从“工作认识、工作创新、工作室建设、发展思考”四个方面讲解了如何才能有效促进辅导员工作发展。
靳敏认为,辅导员要对自身工作有清晰的认知和规划,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做好学生与院校之间的联系纽带,平衡二者之间的状态。随后,她又通过“三律三径”,以24个着力点深入讲解了学生思政育人体系,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强调辅导员应遵循思政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教书育人规律,走好院校育人路径,将思政理念贯彻到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做到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
关于工作室建设经验,靳教授指出首先要确立目标,找出根本问题所在,才能“对症下药”,锤炼出真本领。打造辅导员学习、实践、研究、职业、成长共同体,创新辅导员成长模式,为辅导员队伍赋能。她通过聚焦学生发展调查,提出辅导员应“向新而行、勤思敏行、精益求精、拓业乐业”,要能把握住机遇,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平台,了解学生心理,掌握学生及自身发展的状态,认真负责地走好每一步,助力学生工作发展,不断向专业化方向努力迈进。工作室建设要做到项目系统化、成果标准化、项目成果化和发展一体化,制度与文化要先建设再升级,项目与成果要先积累再提质。她认为,要想推动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辅导员必须要清楚工作室的基本定位和建设内容,以及团队基本形态或主持人的成长方向,为成为一名实践研究型辅导员不懈奋斗。
报告结束后,现场参会辅导员针对工作务实方面积极向靳教授进行提问互动,场面十分热烈。本次报告让全体辅导员感受了育人情怀,明确了职业发展路径,指明了学校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与队伍建设的方向,进一步推进学生工作走深走实。
靳敏,中共党员,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敏行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湖北省青马工程理论指导教师,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访问学者;获评“全国最美辅导员”“全国优秀教师”“辅导员年度人物”“湖北省十佳德标兵”“湖北五一劳动奖章”“湖北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近30项荣誉;主持并参与18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发表18篇核心期刊论文,出版专著及参著5部。指导学生及教师党支部分别获批“全国样板党支部”,创立“薪火奖助学金”,创立“薪火奖助学金”累计资助款项近10万元,资助近50名学生自立自强。